俄乌停战=中国灾难?美国战略转向亚太,三大领域压力已现!

宝林谈古论今 2025-10-31 15:52:48

俄乌一旦停战,中国将会面临灾难? 说俄乌停战后中国就会面临灾难,这实在有点危言耸听。但要说完全不用当回事,那也太天真了,毕竟美国早就把咱们当成最主要的竞争对象。 美国那套逻辑其实很清楚,只要还有其他热点牵制精力,对中国的遏制就难免分散注意力。俄乌打了这么久,美国既要给乌克兰输血,又要稳住欧洲盟友,亚太这边的手脚确实被捆住了不少。一旦战场熄火,那些原本砸在东欧的资源、调去欧洲的兵力,大概率会往亚太倾斜,这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的趋势。 去美国那些顶尖智库走一圈就知道,现在没人争论中美是不是竞争关系,大家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赢下这场竞争。 清华大学的学者去年去美国调研,不管是史汀生中心还是布鲁金斯学会,不管是政府官员还是智库专家,张口闭口都是“战略竞争”,分歧只在该拉着盟友一起上,还是美国自己单打独斗更划算。这种共识不会因为俄乌停战而改变,反而可能因为少了牵制而变得更集中。 军事上的动作已经有苗头了。2025年初,法国、美国和日本刚在菲律宾海搞了航母联合演习,这可是法国航母四十年来头一回跑到亚太来“秀肌肉”。演习名字叫“2025太平洋斯特勒”,表面上是法美日三国协同,实际上明眼人都清楚,是美国在拉着欧洲盟友给自己站台。 意大利的航母去年也偷偷跑到南沙附近晃过一圈。这些欧洲国家不远万里来亚太凑热闹,说白了就是看美国眼色行事。等俄乌那边不用分心了,美国能调动的盟友资源只会更多,搞不好以后西太平洋的军演会变得更频繁。 经贸和科技领域的压力可能会来得更直接。美国一直憋着劲在科技上卡咱们脖子,之前因为要集中精力对俄制裁,有些动作还没完全铺开。现在中美经贸团队虽然在吉隆坡坐下来谈了,但美国国务卿转头就说“不会放弃对台湾的支持”,这种边谈边施压的套路太常见了。 美国战略界里还流传着“中国经济见顶”的说法,他们可能觉得现在是压制中国的好时机,停战后说不定会在芯片、人工智能这些关键领域搞更严的封锁。不过有意思的是,他们又盼着和咱们在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这些全球议题上合作,说白了就是想占便宜又不想让咱们发展,算盘打得太精。 最值得警惕的是地缘上的小动作,尤其是台湾问题。就在中美经贸磋商的时候,美国参议院刚通过了四项涉台消极法案,鼓噪着要给台湾“北约盟友待遇”。 特朗普甚至公开放话,说大陆“动手会很危险”,这种明目张胆干涉内政的做法,就是在试探咱们的底线。 之前因为俄乌冲突,美国还没敢在台湾问题上走得太极端,一旦停战,很难保证他们不会变本加厉。毕竟在他们眼里,台湾就是牵制中国的一张好牌。 但要说这就是“灾难”,未免太夸大其词。中国早就不是任人拿捏的样子了。东部战区的歼-10编队常态化在台岛周边训练,两栖部队的抢滩演练也不含糊,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实力。面对美国的挑衅,王毅外长说得很清楚,“台湾问题只能由中国人自己决定”,这种底气不是装出来的。 而且美国自己也有一堆麻烦。他们的航母舰队早就疲于奔命了,维护都跟不上,不然也不会拉着法国、意大利的航母来撑场面。盟友之间也不是一条心,有的欧洲国家只想从美国那里捞好处,根本不想真的和中国翻脸。更重要的是,中美之间不是完全没沟通。 有美国学者就说,“哪怕是互相争吵,也比不说话要强”。现在两国在执法、人文交流这些领域还有接触,甚至在人工智能、太空这些高科技领域也有合作的可能,这些都能起到缓冲作用。 说到底,俄乌停战会让美国有更多精力对付中国,这是肯定的。但要说这会变成“灾难”,那就太小看中国的韧性了。美国的遏制手段确实会升级,但咱们既有硬实力兜底,又有灵活的应对策略,还能在全球治理议题上找到合作空间。 与其说面临灾难,不如说要进入一段更考验智慧的博弈期。只要咱们自己稳住阵脚,不被对方带着节奏走,所谓的“灾难”根本就不会来。

0 阅读:71

猜你喜欢

宝林谈古论今

宝林谈古论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