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外长被拒访华后,柏林不甘心又派出财长,强迫中方和德国对话? 德国外长瓦德富

往事趣谈纪录 2025-10-31 17:30:10

德国外长被拒访华后,柏林不甘心又派出财长,强迫中方和德国对话? 德国外长瓦德富尔那趟没成行的访华行程,说是 “日程调整”,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所谓 “未能安排足够多的会谈” 不过是块遮羞布,真要是想谈,哪有安排不上的道理? 关键还是他自己踩了红线,中方根本不接他那套,这才让这场 “探路之旅” 变成了 “未启程先搁浅” 的笑话。 先说说瓦德富尔访前的那番操作,简直是把 “傲慢” 写在了脸上。他跑去接受采访,一边说要和中方谈稀土、半导体的出口管制问题,盼着中国能松口给德国企业行方便,一边又在台海问题上大放厥词,说什么德国的 “一中政策具体实施由自己决定”,只提 “不支持武力改变现状”,绝口不提反对 “台独”。 这话说出来,等于直接往中方的底线上去撞 —— 主权问题从来没有 “自定义” 的余地,要么明确支持一个中国、反对分裂,要么就别指望能坐下来谈,这点规矩瓦德富尔不可能不懂,无非是想在盟友面前摆姿态,又想从中国这里捞好处,典型的既要又要还要。 果不其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当即就点破了他的小心思,直言这种说法实质是纵容分裂势力,等于直接把话挑明了:想谈合作先守规矩,踩红线就别来了。 中方敢这么 “硬气”,根本不是没底气,看看中德之间的贸易盘子就知道了。2024 年 1 到 8 月,中国已经重新超过美国,变回了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贸易额足足有 1634 亿欧元,比德美之间的 1628 亿欧元还多出一截。 更别说德国那些宝贝的汽车和半导体产业,90% 以上的稀土都得从中国进口,大众、宝马这些巨头在华的销量占比都超过三分之一,要是真把中方惹急了,产业链出点波动可不是闹着玩的。 瓦德富尔原计划带着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的人来谈 2025 年第四季度的稀土临时配额,结果自己先把路走死了,这操作连德国企业界都看不过去,原定的工业界代表团干脆集体缺席,这不就是用脚投票表示不信任吗? 更有意思的是德国政府内部那点分裂的小九九,瓦德富尔来自基民盟,这党早就不是默克尔时代务实的样子了,去年还在搞对华政策草案,把中国说成是 “历史性挑战”,要摆脱 “亲北京立场”。 可他的执政伙伴社民党不一样,知道经济才是硬道理,眼看瓦德富尔把事情搞砸,社民党的议员直接跳出来批评,说这是 “不良信号”,呼吁重新思考对华战略。 最耐人寻味的是,就在瓦德富尔按下 “暂停键” 的同时,社民党的克林拜尔,也就是德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已经整装待发准备 11 月去北京,要参加中德高级别财金对话。 这对比简直太明显了:不是中方不欢迎德国高层来访,是不欢迎瓦德富尔这种拎不清的,换个务实的、懂规矩的来,大门照样敞开。 再看看德国的处境,经济已经停滞三年了,默茨总理心心念念想靠访华重振经济,才让瓦德富尔先去 “铺路”,结果这人不仅没铺好路,反而挖了个坑。 德国《焦点》周刊都看不过去,说他延续了前任那种说教模式,根本不接地气,还不如好好学学中国的产业政策。连美国《金融时报》都替他们着急,说这一下把默茨的计划全搅乱了。 瓦德富尔后来嘴硬说 “只是推迟不是取消”,还要跟中方通话重新安排,可主动权早就不在他手里了 —— 中方从来不吃 “又打又拉” 那一套,想谈就得拿出诚意,别一边喊着要公平贸易,一边又在 9 月给北京发照会逼中方取消半导体限制,这种双标玩多了谁还信? 其实这事儿说到底就是个教训,想和中国打交道,就得搞懂 “相互尊重” 四个字怎么写。德国企业界盼着面对面解决问题,社民党急着保住经贸合作,就瓦德富尔拿着主权问题当筹码,结果把自己架在了火上。 克林拜尔 11 月的行程就是最好的证明,中方欢迎的是能坐下来谈合作、守底线的人,至于那些想踩着红线要好处的,注定只能吃闭门羹。 毕竟中国从来不是缺贸易伙伴,犯不着为了谁牺牲核心利益,瓦德富尔要是早想明白这一点,也不至于让自己的首次访华变成一场外交笑谈。

0 阅读:26
往事趣谈纪录

往事趣谈纪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