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比亚迪十月销量500526辆,前三季度累计销售量326.01万辆,全年销量完成率达70%,但是销量增幅由32.13%下降至18.64%,前三季度总营收1949.85亿,同比下降3.05%,而净利润78.23亿,同比减少32.60%。 这事儿太矛盾了,卖的车更多了,怎么反而赚得更少了?别急着喊“比亚迪不行了”,这里面的门道得掰开了说。 首先得搞懂销量和利润的“背离”在哪儿。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车市这惨烈的价格战。2024年新能源车降价幅度都到9.2%了,行业整体利润率才4.4%,比很多传统制造业都低。比亚迪为了保市场份额,不少车型都跟着调价,比如部分王朝系列车型降价幅度还不小。车价降了,但原材料、研发这些成本没降多少,单车利润自然被压缩了。以前卖一辆车能赚的钱,现在可能得卖两辆才能补上,销量增幅跟不上降价幅度,利润下滑就不奇怪了。 再看销量增幅的变化,从32.13%掉到18.64%,这其实是行业发展的必然。前几年新能源汽车是“蓝海市场”,增长快很正常,现在市场渗透率越来越高,已经从“抢增量”变成“抢存量”了。不光新势力盯着这块蛋糕,大众、丰田这些传统巨头的电动车型也陆续上市,竞争能不激烈吗?比亚迪能在这么卷的市场里保持近20%的增长,已经算很能打了。 但咱也别只盯着利润下滑焦虑,这数据里藏着比亚迪的“后手”。最明显的就是海外市场的爆发,前三季度海外销量飙到70.16万辆,同比直接涨了132%,比2024年全年海外销量都多。从东京车展首发K-Car车型,到德国市场销量暴涨2225%,再到泰国、匈牙利等海外工厂落地,比亚迪这是在铺全球的盘。不过海外扩张初期投入大,建工厂、搭渠道都要花钱,短期肯定会影响利润,但这都是长期赚钱的根基。 还有研发投入的“隐形成本”。比亚迪能握有刀片电池、兆瓦闪充这些硬核技术,靠的就是真金白银砸研发。虽然没直接公布今年的研发费用,但从行业趋势看,大家都在卷800V高压平台、智能驾驶这些新技术,投入只会增不会减。这种投入不像卖车能立马见收益,但却是建立技术壁垒的关键,不然在“内卷”里早被淘汰了。 更值得注意的是高端化的进展。现在仰望、腾势、方程豹这些高端品牌正在发力,虽然目前销量占比还不算特别高,但高端车的利润空间比普通车型大得多。等这些高端车型销量上来,比亚迪的盈利结构肯定会改善,到时候就不用单靠走量赚钱了。 其实比亚迪现在的处境,更像行业转型期的“阵痛”。以前靠规模效应就能赚钱,现在必须在价格战、研发投入、海外扩张之间找平衡。销量稳住基本盘,海外和高端化打开未来空间,这步棋其实是着眼长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