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安理会的一次深夜投票最近引发全球关注,中方毫不犹豫投下反对票,直接粉碎了美

薛彤作琴 2025-11-01 10:32:36

联合国安理会的一次深夜投票最近引发全球关注,中方毫不犹豫投下反对票,直接粉碎了美国、欧盟和俄罗斯想把朱拉尼从全球制裁名单中移除的图谋。这一票让不少人看清,在反恐这件事上,有的国家在算利益账,而中国守的是原则线。 要明白这场投票的分量,得先搞清楚朱拉尼到底是谁。这个 1982 年生于沙特的男人,7 岁随家人迁到叙利亚,2003 年就前往伊拉克加入抵抗美军的队伍,2006 年被美军逮捕后,在监狱里结识了多位 “基地” 组织头目。 2011 年出狱后,他拿着 “基地” 组织的资金回到叙利亚,组建了 “支持阵线”,这个组织多次发动武装袭击和自杀式袭击,早就被联合国列为恐怖组织。 后来他几次改旗易帜,把组织更名换姓,甚至穿起西装接受采访,宣称要建立 “有治理、有机构的国家”,但他领导的 HTS 至今仍控制着叙利亚伊德利卜部分区域,那里依旧是恐怖分子的聚集地。 美国曾为抓捕他悬赏 1000 万美元,如今却转而想和他建立联系,这种态度的转变里全是利益算计。 美欧俄三国看似立场不同,在 “洗白” 朱拉尼这件事上却达成了一致。美国的算盘很明确,想通过拉拢朱拉尼制衡叙利亚政府,维持自己在中东的影响力,毕竟叙利亚局势混乱更符合美国的地缘政治利益。 欧盟则打着 “推动和平进程” 的幌子,实际是想通过放松制裁换取 HTS 配合解决难民问题,减少涌入欧洲的难民数量。 俄罗斯的考虑更现实,一方面想通过接触朱拉尼稳定叙利亚北部局势,另一方面也想借此和西方做交易,争取更多谈判筹码。三方都把自身利益放在首位,却无视了恐怖主义卷土重来的风险。 中方的反对票,从来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基于铁打的事实和一贯的原则。在安理会投票现场,中方代表明确强调,任何调整制裁名单的行为都必须以联合国安理会 1267 号框架为前提,绝不能纵容恐怖组织借政治之名逃避责任。 这些年中方在叙利亚问题上的立场一直很清晰,每次审议人道援助决议,都会要求附加 “防止恐怖组织挟持物资” 的条款,就是怕援助物资流入武装分子手中。这次否决提案,不过是延续了这种逻辑 —— 反恐不能讲价,更不能搞双重标准。 投票结果公布时,安理会会议厅陷入短暂的静默,西方代表团忙着交换眼色,而叙利亚政府代表随后公开感谢中俄 “维护了国际法与公信力”。 朱拉尼的 “洗白梦” 就此落空,他原本想通过外交渠道摆脱恐怖标签,甚至进入叙利亚政治谈判桌,这下彻底切断了这条路。 有媒体注意到,投票后朱拉尼控制区的地方势力开始内部分裂,一些武装头目担心失去外部支援,已经出现逃散迹象。这场看似遥远的外交角力,本质上关乎全球反恐的底线。 美欧俄的利益算计或许能换来短期的战略收益,但模糊恐怖主义与正常政治力量的边界,只会给地区安全埋下更大隐患。而中方的那一票,正是在纷乱局势中守住了最关键的原则:任何试图以利益交换牺牲反恐底线的行为,都不会被接受。 信息来源: 九州品史: 手机网易网: 环球网:

0 阅读:70
薛彤作琴

薛彤作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