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善于制造摩擦,而不是坐等被敌人调动。一味地被动防御,就会一直被动,要主动出击才行。近几年,我们有好几次非常好的机会,可以解决仁爱礁那艘破船,甚至黄岩岛问题,但都没能抓住。 南海局势一直很紧张,仁爱礁那艘“坐滩”的破船已经不是秘密,这个破船本身没多大实力,却总被菲律宾利用,变成了一枚搅局的棋子。 菲律宾自己明知道在硬实力上和中国有很大差距,正面碰撞没什么胜算,所以他们变本加厉通过各种小动作来挑事,为的就是试探中国的底线,同时拉上西方国家在背后撑腰。 菲律宾不止一次把船开到仁爱礁,硬是找理由送水送粮,其实就是在影射“主权”问题,他们挑三拣四,就是想用这种不断骚扰,逼着中国一步步退让。 再看黄岩岛,他们去年高调搞了一场海上演习,结果自己底子太薄,现场一片混乱,还险些自摆乌龙。这类“动作”完全是为了在舆论上造势,为自己撑场面,但中国海警处理得很直接,依法赶走闹事船只,明显就是用实力稳住了阵脚。 菲律宾挑衅并非无的放矢,他们背后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支持,靠外力壮胆,想让中国陷入应对疲劳,等于他们鼓捣小招数,一边让中国疲于防守,一边自己积攒“经验”,试图把自己的存在合理化。 实际上,每次中国选择只是以防守的态度进行回应,短时间能压住局面,但时间一长,敌方很容易觉得中国软弱可欺,进而不断变本加厉地试探,这种战略僵局对中国来说不利,想要扭转,必须主动出击。 其实这几年南海局势多次出现解决问题的好机会。2022年俄乌冲突拉开序幕后,全球都在关注欧洲东部,西方势力顾不上东南亚,如果中国果断出手处理仁爱礁破船,相信外部干扰会小不少。 到了2023年,巴以矛盾又突然升级,世界各国忙得焦头烂额,南海相对“清净”,也是一个有利窗口。 但遗憾的是,机会被放在眼前了,却没有利用起来,结果还是让菲律宾继续拿坐滩破船搅局,黄岩岛也没能进一步巩固,这让对手看到了更多可以翻盘的可能。 想彻底改变南海的被动局面,必须学会主动制造压力,而不是当一个只会防守的“好人”,比如在仁爱礁周边提升巡逻强度,甚至直接采取行动撤走弃置的破船,把菲律宾最得意的“据点”拔掉。 再比如加强黄岩岛的实际控制,把基础设施做扎实,让对方看清形势,不需要刻意造声势,只要确实行动到位,让菲律宾和西方势力切实感到压力,再多的小动作也无济于事。 主动出击,绝不是为了无谓冲突,而是要打乱敌人的节奏,让他们每一次挑衅都得担心后果。 如今,无论是仁爱礁还是黄岩岛,哪怕不声张,也要强力推进行动,一点一点压缩菲律宾的操作空间,让他们知道再闹只会得不偿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