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崩得太突然!郭台铭绝对没料到,以前大陆工厂灯火通明的代工巨头,如今像破气球

豆莱说说 2025-11-01 11:41:32

富士康崩得太突然!郭台铭绝对没料到,以前大陆工厂灯火通明的代工巨头,如今像破气球般迅速泄气,帝国说没就没了! 谁能想到,曾经横扫全球的代工霸主,如今会落到订单缩水、海外工厂拖后腿、本土对手抢饭碗的地步。 这事儿看似突然,实则是郭台铭一连串决策失误,加上市场剧变共同作用的结果,一点都不意外。 富士康的崛起,离不开两个关键风口:大陆的低成本优势和苹果的独家订单。 1988年,工厂开到深圳,正值大陆劳动力成本低、政策优惠多的黄金时期。 地方政府不仅提供税收减免,还给出便宜的土地,富士康凭借“人海战术”迅速扩张,电脑主板、手机外壳等订单接到手软。 2010年,郑州工厂建成,郑州厂区工人数量高达25万,月产600万台iPhone,全球一半的iPhone从这里出货,凭借这一业务,鸿海营收冲上5.3万亿新台币,郭台铭也跻身全球富豪榜前列。 那时的郭台铭底气十足,甚至公开说“大陆需要富士康”,言语间满是“我给你们赏饭吃”的傲气。 的确,当时大陆代工企业尚未成熟,苹果又离不开大规模量产,富士康可谓如鱼得水。 2019年,苹果为分散供应链风险,要求代工厂向印度、越南转移产能,郭台铭立马跟风,计划投入3000亿新台币复制“郑州模式”,结果呢?海外扩张一路踩坑。 印度工厂iPhone良品率只有55%,远低于郑州厂的98%,当地电网每月平均停电8次,产线说停就停。 工人技能不足,富士康不得不从大陆派遣500多名技师手把手教,光培训费就花了2亿多新台,到2025年7月,印度工厂减产三成,大陆工程师被召回,产线几近瘫痪。 就在富士康在海外疲于奔命时,大陆本土企业悄然崛起。 立讯精密凭借自动化生产线,产品合格率接近100%,效率比富士康高30%,人力成本低25%。2024年,立讯拿下iPhone16高端机型订单。 2025年,更抢走iPhone17近一半的组装业务,首次超越富士康成为苹果最大代工厂。 与此同时,政策红利也在消失。 曾经的地方返税、土地优惠被取消,2024年起郑州不再为富士康提供税收返还,其综合税负上升3个百分点。 大陆制造业正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依赖“人海战术”的传统代工模式已不再吃香。 有人可能会说,富士康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5.5万亿新台币,创了新高,何谈“崩塌”? 但这只是表象,增长主要来自AI服务器业务,第三季度该业务营收激增180%,占总收入的15%。而iPhone业务仍占42%,随着苹果手机全球出货量下降8%,富士康相关业务也应声下跌12%。 郭台铭曾说“大陆需要富士康”,而今局面彻底反转,若再找不到新出路,这个曾经灯火通明的代工帝国只会加速萎缩。

0 阅读:49
豆莱说说

豆莱说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