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日本突然宣布了: 10月31日,日本综合商社双日公司宣布,已开始从澳大利亚进口镝和铽!这些原料会先送马来西亚加工,再转运日本,这可是日本首次从中国以外的渠道,拿到这类关键重稀土。(环球网) 这条消息透露出一个重要信号:日本正在拼命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镝和铽这两种重稀土就像电动汽车和机器人的"维生素",少了它们,高性能电机根本转不起来。中国供应着全球近70%的稀土,重稀土更是几乎全部来自中国,日本这个举动背后藏着多少无奈与焦虑。 看看日本厂商的经历就明白了。今年五月,铃木汽车因为稀土供应问题被迫暂停部分车型生产。这样的教训太深刻了,日本企业再也经不起折腾。双日公司社长植村幸祐说得直白:"中国实施出口管制不是一次两次了",这句话道出了日本寻求多元化的真实心态。 不过这条路走得并不轻松。从澳大利亚挖出矿石,运到马来西亚加工,再送到日本工厂,这条迂回路线成本比直接从中国进口高出不少。日本企业宁愿多花钱也要另找门路,可见他们下了多大决心。 地缘政治的阴影笼罩着这场稀土博弈。就在本月28日,美日签署了关键矿物与稀土供应框架协议。这不仅仅是商业行为,更是一场围绕战略资源的合纵连横。美国自己也在加速构建稀土供应链,最近与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和泰国加强了合作。 日本的算盘打得响,现实却很骨感。他们这次进口的镝和铽只能满足国内约30%的需求,而且价格比中国产品更高。这种"去中国化"的豪赌,代价最终会转嫁给日本消费者。 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主导地位不是一朝一夕建立的。我们拥有全球30%左右的稀土储量,却供应着全球90%的稀土分离产品,这背后是几十年积累的技术优势。正如新加坡学者所指出的,中国实际上垄断了全球稀土材料的生产和技术。 中国最新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是对出口管制体系的规范和完善,符合国际通行做法。这些措施旨在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 日本此举也反映出全球稀土供应链正在重构。美国高盛集团分析显示,稀土供应哪怕只中断10%,就可能导致全球15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这个数字让所有国家都坐立不安。 中国的稀土优势不仅在于储量,更在于完整的产业链。从开采、分离到磁体制造,我们掌握着全套核心技术。这种全方位优势不是轻易能够替代的。 日本研发不含重稀土的磁体技术已有多年,但至今未能大规模应用。技术创新需要时间积累,想在短期内绕过中国稀土,无异于痴人说梦。 这场稀土之争让我们看清了一个事实:核心技术买不来,也换不来。中国稀土产业的今天,是几代科技工作者艰苦奋斗的结果。只有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