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起,中国正式升级对荷兰的稀土出口管控,新规作出明确界定:其一,任何光刻

豆莱说说 2025-11-01 12:40:44

12月1日起,中国正式升级对荷兰的稀土出口管控,新规作出明确界定:其一,任何光刻机,只要含有不低于0.1%的中国来源稀土成分,无论其最终产自何地、途径哪里,都必须向中国申请出口许可,并详尽披露其用途、用量及最终用户;其二,对用于制造14纳米及更先进逻辑芯片、高端存储芯片的关键设备及材料,启动更为严格的“逐案审批”制度。 这记重拳,直接打在了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七寸”上。 荷兰这些年紧跟美国政策,对中国芯片产业极尽封锁之能事。 从高端EUV光刻机到中低端DUV设备,荷兰政府层层设卡,企图扼住中国半导体发展的咽喉。 更恶劣的是,2025年9月,荷兰政府竟强行接管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冻结资产、罢免中国籍CEO。 这种一边依赖中国稀土资源大赚特赚,一边配合美国打压中国科技的双面行径,彻底触动了中国的底线。 中国此次升级稀土出口管制,不是临时起意,而是对荷兰“两头占便宜”行为的精准反击。 新规的核心,在于确立了中国在关键矿产领域的“规则话语权”。 0.1%的稀土含量门槛看似极低,实则几乎覆盖所有高端科技产品,尤其是光刻机这种“稀土密集”型设备。 而“逐案审批”制度,更意味着中国将根据设备最终用途、用户背景进行实质性审查,彻底堵死了以往通过第三国转运、“洗产地”等规避手段。 全球光刻机巨头阿斯麦(ASML)首当其冲,其生产的EUV光刻机是制造尖端芯片的唯一工具,而机器中从晶圆台、掩模台的磁悬浮系统,到镜头组的光学玻璃,处处依赖中国稀土。 ASML心知肚明,新规实施后,出口审批延迟可能长达数周,直接冲击其全球交付节奏。 尽管公司紧急游说欧美政府寻求替代方案,但现实残酷,中国掌握全球90%的稀土冶炼分离产能,重稀土提纯能力更达99.9%。 美澳等国虽有矿产,但98%的矿石需运至中国加工,因唯有中国能稳定量产纯度99.99%以上的产品。 美国努力七年仍未实现高纯稀土量产,成本高出中国四倍,荷兰想短期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无异于天方夜谭。 此次新规最厉害的一招,是赋予管制措施“域外效力”。 无论光刻机在荷兰组装,还是在日本、韩国加工,只要含有中国稀土成分,出口就必须经中国审批。 这意味着ASML的全球供应链均被纳入监管网络,任何试图绕过中国监管的尝试都将面临法律风险。 压力之下,荷兰和欧盟迅速转向对话。 10月21日,欧盟贸易专员和荷兰经济大臣主动约请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通话。 荷兰经济大臣一改此前强硬姿态,称“高度重视荷中经贸关系”,承诺为安世半导体问题寻找“建设性解决方案”。 荷兰并非未受过教训,1981年,荷兰执意向台湾地区出售潜艇,中国直接将两国关系降为代办级,经贸合作冻结三年。 荷兰制造业因此错失全球产业转移机遇,市场份额被德日瓜分,直至1984年承诺不再对台军售才得以恢复大使级关系。 如今荷兰重蹈覆辙,显然未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12月1日之后,全球高科技产业链将进入新一轮磨合期,中国通过稀土管控明确划出红线:任何国家若企图在关键技术领域“围堵中国”,就必须承担相应的供应链风险。 荷兰若仍执意追随美国对抗中国,必将付出更沉重的经济代价。

0 阅读:153
豆莱说说

豆莱说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