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用东方的方法讲述

框架架构框 2025-11-02 00:49:03
📍第19届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场 以“容·智慧”为主题,中国馆在此次展览中并未选择单一建筑表达,而是集合了来自学界、建筑事务所、科技公司和社交平台等12位/组参展人,共同探索一个宏大命题: 在智能时代,中国建筑如何用传统智慧与当代表达,重新定义“未来城市”? 他们从传统文化中“解码”,也向现代性“转译”,用极具想象力的东方的方法论打开当下建筑与生活的边界。 🌟图1-3:Alter 时境建筑 《敦煌·共熠》 Alter 时境建筑 以敦煌和星空为主题,用光和金属搭建奇景!把敦煌的拱顶重新解读为一座漂浮的城市,每一结构都回应着某种东方宇宙观。差异与共生、文明在此交汇。 🟢图4-5:《苍穹》 作品以传统藻井为原型,收集来自全国12个建筑工地的绿色防尘网,用最日常的建材编织出一个精神性的空间图腾。 原本象征城市扩张的材料被赋予新的意义,转化为关于“栖居”与“天地”关系的东方想象。 生命在不同形式与时空中流转,旧物新生,生生不息。 🌲图7:WAY Studio + 腾讯研究院《天空城》 如果城市密度将继续增长,我们是否能向上生长?“天空城”提出了一个多维立体的城市构想:交通、绿植、科技共同编织摩天楼间的未来脉络。 📱图8:《开源城市计划》 社交媒体不仅改变了生活,也可能参与城市设计。将平台交互数据转译为城市要素,构建一种“用户参与型”的空间生成逻辑。 🧭图9:古老的编钟、陶笛、古琴在声波中构成仪式感空间,唤醒埋藏在良渚文明中的声音密码。过去与未来,在此共鸣。 📒这些作品有的极具实验性,有的近乎诗意,但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答案: 中国建筑,正在用“东方的方法论”回应世界的复杂性。 如果说空间是文化的容器,那么这些作品,就是建筑师们给未来世界写下的“中文批注”。 摄影:demone / Roberta Orio 建筑设计 设计周 威尼斯双年展 设计案例分享 设计灵感 装置 开源城市计划 艺术装置 抬头看艺术 策展 

0 阅读:0
框架架构框

框架架构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