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开始不要脸了....... 英媒报道,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叫唤,中国停止稀土出口

星星有话讲 2025-11-02 13:05:32

又开始不要脸了....... 英媒报道,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叫唤,中国停止稀土出口是“一个真正的错误”。并称美国将在2年内确保替代供应,以抵消中国稀土管制带来的影响。 这么说吧,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最近又成了新闻焦点,这位62岁的财长曾是华尔街投资大佬,靠着对市场波动的敏锐嗅觉被特朗普提拔上任,如今却在中美稀土博弈中放话“中国犯了大错”,声称美国两年内就能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但翻开他的履历和政策老底,这番豪言壮语听起来更像是一场政治表演,而非务实计划。   贝森特一贯的风格是“资本逻辑优先”,他推崇所谓的“3-3-3”经济方略,即通过放松监管推动GDP年增3%、将财政赤字压到GDP的3%、每天多产300万桶油。 可现实打脸来得很快:美国债务已突破36万亿美元,2024财年赤字高达1.83万亿,而他的减税承诺反而可能进一步推高赤字。 这种背景下,他对稀土的“乐观预测”难免让人怀疑是在转移矛盾,毕竟美国制造业空心化、财政透支这些烂摊子,可比稀土难题更扎眼。   再说回稀土本身,中国管控稀土不是临时起意,而是多年战略调整的延续。 从201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开始,中国就明确要扭转“贱卖资源、污染环境”的旧模式,到2016年“十三五”规划进一步强调发展高端稀土材料、减少低端出口,再到今年10月新增5种稀土元素出口限制——每一步都是冲着资源保护和产业升级去的。 反观美国,它的稀土软肋是明摆着的:中国掌握全球90%的加工产能,而美国唯一在产的稀土矿MP材料还得把半成品运到中国提纯。   贝森特说“两年内找到替代”,但现实骨感得多,美国不是没尝试过布局巴西、格陵兰的稀土矿,可问题卡在技术和成本上:开采巴西稀土的成本是中国的3倍,而稀土分离提纯的技术壁垒中国积累了几十年。 就连美国智库都承认,完全摆脱中国供应链至少需要10年。 更讽刺的是,贝森特自己也曾吐槽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荒谬”,甚至被曝因政策矛盾打算辞职,如今却把稀土当政治牌打,难免有“嘴上硬气,心里发虚”的嫌疑。     说白了,稀土博弈背后是两国发展模式的碰撞,中国靠全产业链闭环和绿色技术升级,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定价权;美国则想靠盟友联盟和资本投入快速“抄近道”。 但经济规律不吃政治口号那一套:强行割裂供应链只会推高全球车企、芯片厂的成本,最后埋单的还是美国消费者。 贝森特的“鸣枪警告”,与其说是战略自信,不如说是替国内矛盾挡箭的应急剧本。   眼下,中国一边用出口审批制留出谈判空间,一边加速稀土高端应用研发;而美国若真像贝森特所说“拒绝报复”,或许还能给产业链调整留点时间。 但若把资源博弈逼成零和游戏,谁输谁赢,可能就不是几句豪言能决定的了。   以上都是个人观点,对此您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51
星星有话讲

星星有话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