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斧,成为了乌克兰的救世主?当地时间11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回应记者提问时明确表示,目前“并未认真考虑”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他直言,俄乌双方“仍在激烈交战,眼下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一表态让乌克兰此前的期待落了空,而背后的博弈远比表面复杂。 就在不久前,俄罗斯刚宣布“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试射成功,1.4万公里的续航能力和反导规避能力,无疑给美国划了条红线。 普京早跟特朗普明说,“战斧”改变不了战场局势,却会彻底破坏俄美关系,这番警告显然被美方听了进去。 特朗普的犹豫也藏着现实考量:美国“战斧”库存本就紧张,近两年仅采购200枚,其中120多枚已投入使用,能援乌的数量寥寥无几,远达不到乌军每月100枚的需求。 更关键的是,特朗普一直盘算着让乌克兰用稀土等资源换援助,声称已拿到乌方同意的口头承诺,“战斧”此时成了他拿捏利益交换的筹码。 北约内部的分歧更让援乌之路难行。虽然美防长敦促盟国多买美制武器,但法、英等大国迟迟不松口,已到位的援助资金刚超20亿美元,离乌美讨论的900亿美元军售协议相去甚远。 泽连斯基一边喊着要制定停火计划,一边表态愿意和谈,可没了“战斧”这张远程打击牌,谈判桌上的底气明显不足。 说到底,我认为“战斧”从来不是什么救世主,只是大国博弈的棋子。特朗普既想避免与俄直接冲突,又要为美国捞取实际利益,乌克兰的诉求终究要让位于美国的战略算计。 在这场三年多的冲突里,没有哪种武器能一锤定音,真正的转机,恐怕还得在谈判桌上寻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