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23岁的女干部李玉枝嫁给了一级伤残战斗英雄,新婚之夜二人同房时,她竟然拿布条把自己和英雄绑在了一起,这是为何呢? 麦贤得1945年出生在广东饶平县一个船民家庭,从小家里穷苦,祖父饿死,伯父被恶霸活埋,父亲遭日本海军烧船毒打,三代人苦大仇深。1964年3月,他参军入伍,到广东虎门沙角海军联合学校学习机电知识。毕业后分配到海军护卫艇第41大队4中队611号护卫艇,当机电兵。那时候他刻苦训练,多次被评为五好战士,还加入共青团。1965年8月5日,敌舰入侵东山岛东南海域,麦贤得所在艇队出击。凌晨战斗打响,611艇机舱中弹,机电兵受伤,他头部被弹片击中,脑组织外露,鲜血糊住双眼。他摸索回战位,用身体顶住波箱,双手握杠杆,坚持三个多小时维持主机运转,直到战斗结束才昏迷。这场八六海战击沉敌舰,他荣立一等功,后来获战斗英雄称号。 麦贤得昏迷后被送医院,医生进行第一次手术,没取出弹片。第二次手术18小时,仍未找到。九个月后第三次手术6小时,取出弹片,在头盖骨缺损处植入有机玻璃。第四次手术调整修复。这些手术保住性命,但留下严重后遗症:外伤性癫痫、右手无力、偏瘫、行走不便、失忆、语言障碍,生活无法自理。智力下降到儿童水平,癫痫频繁发作,让他时常无法控制身体。部队安排他到军械仓库工作,同时为他找伴侣。1966年2月,他获模范共青团员称号,国防部授战斗英雄。1967年12月,他出席海军会议,还被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但伤病让他难以正常生活,军方决定帮他找能照顾的妻子。 李玉枝来自广东海丰县,1971年夏天通过组织安排,在军营乒乓球赛上隔桌见到麦贤得。她观察他的状况:言语不清、动作迟缓、癫痫发作时抽搐。她是公社妇联干部,22岁,感动于他的英雄事迹,决定承担照顾责任。尽管亲朋反对,说嫁英雄名声好但苦自己,她坚持选择。后来两人通过书信交流,她承诺守护他。母亲强烈反对,她说明情况后仍推进。部队领导批准,1972年6月1日,他们在海军招待所办简单婚礼,成为夫妻。李玉枝知道婚后生活艰难,但她一步步适应。 婚后,李玉枝每天关注麦贤得身体变化,癫痫发作时需立即处理。发作频率高,十天半个月一次,夜间尤其危险。婚后不久一天深夜,麦贤得发作,大叫后两眼发直、口吐白沫、身体痉挛、头撞墙。李玉枝惊醒,急忙求助军医。医生救治后告诉她,麦贤得受刺激或劳累易发作,不及时处理有生命危险。从此,她把所有精力投到护理上。四处拜医求教,买医学书籍,自学药理和护理知识。每天记录情绪、身体变化,连大小便都观察。闻到口中异味就知道上火,煲汤煮凉茶,加蔬果;见情绪烦躁,就分散注意力。麦贤得每天服六七种药,最多十多种,一天三次,她按时喂服,从不间断。 为了夜间及时察觉发作,李玉枝想出办法:睡觉时用布条绑住自己和麦贤得的腿。新婚之夜,她取出布条绑好,确保松紧合适。这样即使睡着,拉扯也能醒来处理。她坚持这个习惯多年,防止他夜间受伤。麦贤得因伤病暴躁,言语不清时表现出攻击行为,常推开她手臂或抓扯衣服。她稳住继续护理,向周围人解释,这些源于伤病,他本是战场英雄,坚持作战到现在无法控制。她不退缩,承受这些,辩解说他曾为国捐躯。日常生活她布置家居,便于他移动,引导练习走路,扶手臂绕房间。发作时她护头部,防止撞击。有时他挥拳,她躲闪后安抚,按肩让他坐下。她就这样日复一日护理,没有怨言。 李玉枝的坚持让麦贤得状况改善。她调整药物,癫痫频率从一天多次减到多年不发。身体协调性好转,他练习左手用工具。她递笔纸,指导临摹字帖。他坐桌前书写,她观察纠正姿势。语言能力恢复,他开始讲海战经历,她补充细节帮沟通。记忆力逐步回来,两人从陌生到建立感情。1970年代,他们育有一子麦海斌和一女麦海珊。起初她送孩子到娘家抚养,自己专注护理。后来接回,她教儿女与父亲互动,扶他手臂玩耍。四口之家在小院活动,他尝试浇花,她递水壶。麦贤得懂得珍惜她的付出,两人感情牢固。 麦贤得退休后投身公益。1995年捐200元给残疾人协会,1996年捐500元给爆炸伤者。2011年捐2万元帮饶平县汫北小学建阅览室,并促成两校共建。该校成教育基地,接待21万人次。他担任20多所学校校外辅导员,到学校讲座,展示旧照片讲海战,学生围坐听。她陪同递水。2017年获八一勋章和人民英雄称号。2019年获最美奋斗者。2020年捐款支援汕头医疗队抗疫。两个孩子从军,均荣立三等功。2014年一家评为全国最美家庭,2015年李玉枝获全国道德模范。她被誉为英雄背后的英雄,47年守护创造奇迹。 麦贤得的癫痫从1990年代中期没复发,在李玉枝帮助下爱上书画和养花。他从一级伤残逐步走向健康,证明坚持能克服伤病。他拒绝药商邀请,不做广告,坚持原则。强台风时,他穿背心冒雨到海滨长堤,加入抢险搬沙袋。她在家准备热饭等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