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二十二年,也就是1424年,明成祖朱棣病逝榆木川,殉葬的妃嫔达到30名之多,其中就包括只有10多岁还没有发育完全的陈丽妃。陈丽妃像孩子一般哭泣,但还是无济于事,最终和其他妃嫔一样被吊死了。 陈丽妃的尸体被两个小太监拖着往外走,脚在帐篷的毛毡上划出两道浅痕。剩下的妃嫔缩在角落,有的用袖子捂着脸,肩膀一抽一抽的,有的盯着房梁上悬着的白绫,眼神空洞得像没有魂。负责监刑的太监王瑾背着手站在中央,脸上的褶子挤成一团,手里的佛尘甩得脆响:“哭够了没有?皇上在天有灵,看着你们这副模样,也得寒心。下一个,轮到方昭容了。” 被点到名的方昭容猛地抬起头,脸色惨白如纸,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她身边的周才人突然站了起来,个子不高,却挺得笔直:“不能再让他杀了,我们不是牛羊,凭什么要陪着死?” 王瑾眯起眼,冷笑一声:“放肆!殉葬是祖制,是你们的荣耀,敢违抗就是谋逆。” 他朝旁边的太监使了个眼色,两个膀大腰圆的太监立刻冲上去抓周才人。 周才人早有准备,从发髻里摸出一根金簪,尖端正对着自己的喉咙:“谁敢过来?我现在就死在这里,但死前我要喊出去,说你们伪造遗旨,滥杀无辜。皇上在世时,从来没说过要让这么多姐妹殉葬!” 这话像一颗石子砸进滚油里,帐篷里瞬间炸开了锅。有个姓刘的妃嫔跟着喊:“对,我也不信皇上会这么狠心,肯定是你们这些太监想夺权!” 王瑾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挥挥手:“给咱家把她们都拿下,敬酒不吃吃罚酒!” 太监们一拥而上,妃嫔们尖叫着躲闪,有的抓头发,有的扯衣服,帐篷里的桌椅被撞得东倒西歪。周才人趁乱把金簪刺向冲在最前面的太监,太监疼得嗷嗷叫,捂着胳膊退了出去。混乱中,一个老太监不小心撞翻了火盆,火星溅到毛毡上,很快燃起了小火苗。 “着火了!”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大家都慌了神。王瑾又急又怒,一边喊着“灭火”,一边还要抓人。这时,帐篷门突然被踹开,一群带刀侍卫冲了进来,带头的是禁军副统领张威。他扫视着乱糟糟的帐篷,目光落在王瑾身上:“王公公,太子殿下有令,暂停殉葬,所有妃嫔暂且看管,不得擅自处置。” 王瑾愣了一下,随即跳起来:“张威,你敢违抗皇上的遗旨?” 张威冷笑一声,从怀里掏出一卷圣旨:“这是太子殿下的手谕,你自己看。再说,皇上的遗旨到底是不是真的,还得回京核查。” 原来,周才人的贴身宫女早在殉葬名单确定时,就偷偷跑出去给太子朱高炽报了信。朱高炽一直反对殉葬,接到消息后立刻带人赶了过来。 火很快被扑灭,帐篷里一片狼藉。王瑾还想狡辩,张威直接让人把他捆了起来:“你私自伪造遗旨,残害妃嫔,证据确凿,带回京城问罪。” 妃嫔们看着被押走的王瑾,又看着站在门口的朱高炽,终于忍不住哭了出来,这次的哭声里,少了绝望,多了庆幸。 朱高炽走进帐篷,看着满脸泪痕的妃嫔们,语气温和:“你们都是无辜的,殉葬制度本就不合情理,朕会奏请太后,彻底废除这项祖制。” 他让人给妃嫔们安排了干净的住处,又传了太医过来诊治。周才人走到朱高炽面前,跪下磕头:“谢太子殿下救命之恩。” 朱高炽扶起她:“起来吧,该谢的是你自己,若不是你挺身而出,后果不堪设想。” 回京之后,朱高炽登基为帝,史称明仁宗。他很快下旨废除殉葬制度,并且彻查了王瑾的同党,那些参与伪造遗旨、残害妃嫔的人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曾经被列入殉葬名单的妃嫔,有的选择出宫与家人团聚,有的留在宫中安度余生。周才人因为智勇双全,被仁宗册封为贵妃,负责打理后宫事务。 多年后,后宫再也没有了殉葬的阴影。老宫人们偶尔会提起榆木川的那个夜晚,提起陈丽妃的悲剧,也提起周贵妃的勇敢。她们说,是那一场混乱的反抗,是那一次及时的救援,改变了所有后宫女子的命运。而明仁宗废除殉葬的举措,也被后世传颂,成为他在位期间最值得称道的功绩之一。那些曾经在死亡边缘挣扎过的妃嫔们,终于不用再担心,皇帝驾崩后,自己会成为无谓的牺牲品,她们可以像普通人一样,安稳地度过余生。
永乐二十二年,也就是1424年,明成祖朱棣病逝榆木川,殉葬的妃嫔达到30名之多,
外向圆月
2025-11-04 06:37:0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