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一群犹太女人被带到帕茹斯特森林,正当她们将要被处决时,立陶宛民兵成员

牧童的娱论 2025-11-04 14:10:41

1941年,一群犹太女人被带到帕茹斯特森林,正当她们将要被处决时,立陶宛民兵成员却强迫她们脱掉衣裤,迫使她们在临刑前还要遭到羞辱。这段历史,如同一道深邃而痛苦的伤痕,刻印在时间的画卷上,让人不忍直视,却又无法回避。 1941年7月,这些人组成了一支特殊的队伍——“第三工作队”,名义上负责维持秩序与清理战场,实质却是协助德军执行大规模屠杀任务。 该组织的负责人是卡尔·杰格,一名纳粹党卫队的高级军官。他在自己的报告中,冷冰冰地记录下了被屠杀的犹太人数——数以万计的名字与地点,被他精确地列入文件,就像在统计某种货物。 帕茹斯特森林位于立陶宛希奥利艾附近,是一个宁静的林地,密林深处常有鸟鸣与溪流。可在1941年秋天,这片林子成为成千上万犹太人的埋骨之地。 德军与立陶宛民兵在这里设立了一个“处置区”,每次都会用卡车从城镇中押解犹太人到此。 男人、女人、孩子被分开,所有人都以为这是要转移到新的劳工营,直到看见地上新挖的深坑,枪口冰冷的黑洞才让他们明白——那是通往死亡的路。 那一天,押来的是一批大约八十多名犹太妇女。她们中有年轻的姑娘,也有白发苍苍的母亲,有人怀里还抱着孩子。 她们的脸上带着茫然与恐惧,步履艰难地被赶入森林。林间传来鸟雀的惊飞声,地面被踏出一条泥泞的小道。德军军官站在一旁抽着烟,而立陶宛的民兵成员则笑着推搡着这些女人。 就在执行命令之前,德军军官冷冷地发出指令,而几名立陶宛民兵露出令人不寒而栗的笑容。他们开始逼迫这些犹太妇女脱掉衣服,声称是“检查是否携带违禁品”。 女人们惊恐地互相搀扶,紧紧裹着破旧的衣物,但推搡和殴打接踵而至。那些民兵用刺刀威胁她们,一边辱骂,一边强迫她们脱得精光。 冷风穿过林间,女人们的身躯在颤抖中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她们低声啜泣,羞辱与恐惧交织在一起。 德军士兵有的拿着相机,甚至在拍照留作“战地记录”。这是他们心中的“胜利纪念”,而对这些犹太女性而言,却是永生难忘的噩梦。 羞辱之后,她们被赶到坑边,双手举起,面对着黑洞洞的枪口。 枪声响起时,森林中的鸟群惊起,大片落叶被震起。倒下的尸体一个压着一个,血顺着泥土渗进了地底。 那些没被直接击中的人,被立陶宛民兵推入坑中,随后再次被补枪。孩子的哭声被泥土掩盖,现场弥漫着血腥与烟火的味道。 执行完毕后,民兵们用铁锹随意掩埋尸体,几名士兵还在笑谈着她们的“样貌”,仿佛刚刚经历的不是屠杀,而是一场荒唐的娱乐。 这只是“第三工作队”众多屠杀行动中的一个片段。卡尔·杰格在1941年底递交的《杰格报告》中,记录下他们从7月到12月在立陶宛各地杀害的犹太人达137,346人,其中包括大量妇女与儿童。 帕茹斯特、考纳斯、希奥利艾、维尔纽斯……一个个地点的名字,成了血色的印记。 在这些罪行中,立陶宛的部分民兵扮演了令人发指的角色。他们主动参与捕捉、押送、看守和处决,有时甚至比德军更加残暴。 对犹太人的仇恨被纳粹煽动成疯狂的民族主义,他们把同胞推入死亡的深渊,以为这样就能证明自己的忠诚。 当战争结束,德军溃败,帕茹斯特森林恢复了表面的宁静。但每当风吹过,地表松动,仍有白骨从土中显露。 那些无名的妇女、孩子,再没有墓碑与名字,只留下尘土中的哭声。战后,杰格被捕,在审讯中仍辩称自己“只是执行命令”。1959年,他在狱中自缢而死。 立陶宛后来在帕茹斯特森林修建了纪念碑,碑文上刻着:“此地埋葬了被屠杀的无辜者。” 每年秋天,犹太人后裔都会前来点燃蜡烛,悼念那场被遗忘的浩劫。 蜡烛的微光照亮了冷冽的夜色,也照亮了历史的深渊——提醒着世人,那些被侮辱与被屠杀的生命,不该被沉默,更不该被遗忘。

0 阅读:0
牧童的娱论

牧童的娱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