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俄罗斯就在隔壁,为何之前中国还要绕远买美国巴西的大豆?其实,中国不选俄罗斯大豆,关键在 3 点。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中国进口大豆的时候,总是选择跨越半个地球去买美国大豆,而不是用距离更近的俄罗斯大豆?其实很多人都觉得既然俄罗斯离我们那么近,大豆是不是应该更加便宜和方便,结果事实却完全相反。这件事背后有不少圈内人才懂的“门道”,说出来让人意外,也挺让人无奈。 第一个绕不开的就是产量规模。中国一年的大豆进口缺口超过9000万吨,而俄罗斯整个大豆年产量才1200万吨左右,就算把全国的大豆都卖给中国,也填不满七分之一的缺口。 巴西就不一样了,2024/2025年度大豆产量预计达到1.68亿吨,美国也有1.2亿吨,这两个国家随便拿出一部分就能满足中国的需求。 更关键的是,俄罗斯大豆主产区集中在远东地区,那里的耕地虽然肥沃,但受气候影响,每年只能种一季,而巴西地处热带,一年能种两季,美国中部的大豆带更是实现了规模化种植,从播种到收割全靠机械化,产量稳定得很。 2023年俄罗斯遭遇罕见干旱,大豆减产15%,直接导致对华出口量从400万吨掉到了320万吨,这种波动对需要稳定供应的中国市场来说,风险实在太高。 物流运输的短板也很明显。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港口和铁路设施相对薄弱,主要的大豆出口港符拉迪沃斯托克,冬季有4个月的结冰期,这期间要么得用破冰船,要么就得绕到更远的南方港口,运输成本一下就上去了。 而且从远东到中国的铁路运力有限,一条西伯利亚大铁路要承担俄罗斯全国60%的货运量,分给大豆的运力更是紧张,2024年就出现过大豆在港口堆了一个月才装上火车的情况。 反观巴西和美国,巴西的桑托斯港是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港,年吞吐量能达到3亿吨。 美国的新奥尔良港也有成熟的内河运输网络,大豆从农场运到港口再装船,全程高效顺畅,到中国的海运时间虽然长,但运费反而比俄罗斯的陆运+海运组合更便宜,2024年四季度,巴西大豆到岸价还比俄罗斯大豆低了120元/吨。 最后一点是品质和用途的匹配度。中国进口大豆里,80%都用来榨油和做豆粕,这就对大豆的含油率有要求。巴西大豆的平均含油率在21.5%左右,美国大豆能达到22%,而俄罗斯大豆因为品种和种植技术的原因,含油率只有19%-20%,榨油效率低,豆粕的蛋白含量也稍逊一筹。 国内的大型油厂早就根据巴西、美国大豆的特性调整了生产设备,如果换成俄罗斯大豆,就得重新调试生产线,增加不少成本。 不过这两年情况也在变,俄罗斯开始引进巴西的高产大豆品种,2024年已经培育出含油率21%的新品种,而且中国也在帮俄罗斯改善远东的物流设施,2025年中俄共同投资的扎鲁比诺万能港口扩建工程就要完工,到时候运大豆的时间能缩短10天,成本也能降下来。 现在随着中俄农业合作的加深,俄罗斯大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正在慢慢提升,2025年上半年已经涨到了5.2%。但要想替代美国、巴西的地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毕竟进口大豆关系到全国的食用油安全和畜牧业发展,稳定、高效、低成本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中国选择从哪里买豆,从来不是看距离近不近,而是看能不能满足14亿人的餐桌需求,这背后是实实在在的市场规律和产业逻辑。 官方信源: 人民网:2023/24年度全球大豆产量预计同比增加 央视财经:巴西大豆对华出口量保持增长 中国经济网:2024年中国大豆进口量同比增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