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特朗普突然宣布了。 10月31日这个时间点,他在社交平台放出“指示

淡泊辰星 2025-11-04 17:33:47

快讯!快讯! 特朗普突然宣布了。 10月31日这个时间点,他在社交平台放出“指示五角大楼立即重启核试验”的说法。需要说明,这不是美方正式决定,尚无权威机构发布配套文件,美军体系也不以此为执行依据。 先把基本盘摆清。美国自1992年起就没有进行过核爆试验,一直靠计算机建模和亚临界实验维持弹头可靠性。美方核安全机构和实验室多次公开强调,现有手段足以支撑库存安全,无需恢复实爆。这是一条硬事实。 再看可操作性。内华达试验场冷置三十多年,设施恢复、人员再训练、环境评估环节一个都少不了。多名专家评估,即便走最快路径,也要花很长时间,不存在“立即”两字能解决的现实路径。 把量级对上号更重要。按SIPRI在2024年发布的数据,全球核弹头总量约1.25万枚,美国库存约3700枚,已部署约1770枚;俄罗斯部署规模与之相近;中国约500枚,维持克制规模。对比之后就知道,动辄把“紧迫威胁”挂在嘴边并不贴合客观数字。 美国这几年本就推进核力量现代化:新一代陆基导弹LGM-35A计划在2030年代逐步接装,B-21轰炸机已经首飞推进入列,空射远程巡航能力按计划接续;海上则由“哥伦比亚”级在2030年代替换“俄亥俄”级。流程是按部就班的,不靠一条社交媒体口号。 把镜头切回我们自己的路。中国自1996年起暂停核试验,长期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维持最低限度自卫需求。2019年东风-41亮相,固体机动、多弹头,提高了生存与反应效率,这是公合看得到的建设节奏。 陆基之外,海上巡航值班也在稳步推进。094型潜艇搭载巨浪-2执行战备任务的信息早已公开,目的很明确,就是保证可靠的二次打击能力,保持稳定和可预期的安全边界。 把双方节奏放在一张时间轴上就更清楚了。美国的民兵-3服役年代久、维护成本高,新项目成本爬坡、工期拉长,这是现实难题;中国的建设则是按需求扩充、按节点生成,不追求数字堆叠,也不搞冒进。 条约环境同样是关键变量。《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美国签署未批准、中国签署未批准,双方都维持了长期暂停试验的做法;《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将在2026年2月到期,留给各方的空间不多,任何一方抬高动作幅度,都会让技术与互信的门槛更高。 把核试验当话筒,短期能制造声量,但技术、法理、设施三道门一道都绕不过。对外喊话容易,落到执行层,步骤、资金、时间表都要能对上。 在这种背景下,中方继续强调支持全面禁试目标、维持暂停试验共识、保持核力量的可靠和克制,这三点是一条线,内外一致,执行得稳。 最后把话说直了:谁要把实爆核试验当作谈判筹码,投入产出比并不划算,附带风险还很高。把现有共识稳住,把已在路上的现代化项目做好,才是对各方都最低成本的选择。

0 阅读:1
淡泊辰星

淡泊辰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