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个狠人啊!深圳36岁男子送外卖的过程中,为了保持清醒的状态,在短时间内连喝六

爱跳舞的王大姐 2025-11-05 09:56:07

真是个狠人啊!深圳36岁男子送外卖的过程中,为了保持清醒的状态,在短时间内连喝六七瓶功能性饮料,结果住进重症医学科。 这听起来像电影情节,却是真实发生的悲剧。那位外卖员在抽搐中被送进医院,医生甚至给他用上最强镇静药物、插上呼吸机,一切只因为他体内的咖啡因浓度飙升到中毒警戒线以上。血液检测结果连医生都惊讶——摄入饮料40小时后,他体内仍残留大量未被代谢的咖啡因。功能性饮料包装上明明写着“每日饮用不宜超过1-2瓶”,为什么总有人视而不见?或许在赶时间的路上,没人会停下来仔细研究说明书,那些小字提醒在送单压力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我们得承认,疲劳时身体发出的信号才是最好的警报,而非依赖饮料强行提神。市面上大多数功能性饮料的提神效果主要来自咖啡因,短时间大量摄入会过度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不仅不能提升工作效率,反而可能导致心悸、焦虑,严重时引发抽搐和意识障碍等中毒性脑病。当你把功能性饮料当水喝,它就从“续命神器”变成了“夺命毒药”。 这场悲剧折射出的是新业态从业者的生存困境。外卖员、网约车司机这类职业,工作时间不规律,精神高度紧张。为了避免超时罚款,他们不得不与时间赛跑;为了多接单增加收入,他们常常错过正常用餐和休息时间。长期不规律的作息会打乱人体生物钟,引发睡眠障碍,而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同时还会使人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当整个系统都在追求更快更高效时,个体的健康成了可以牺牲的代价。 除了咖啡因,功能饮料中隐藏的糖分风险同样不容小觑。有些功能饮料的糖含量最高可达37.62克/罐,远超《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的每日糖摄入量最好控制在25克以内的标准。长期大量饮用,不仅会增加患龋齿的风险,还会增加肥胖和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导致糖分转化成脂肪堆积在体内。市面上功能饮料种类繁多,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饮用。儿童、青少年、孕妇、哺乳期人群、胃肠疾病患者、服药人群以及饮酒人群都需要谨慎甚至避免饮用。比如,对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大部分功能饮料里含有的高浓度牛磺酸可能使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升高血压,加重病情。 是时候重新审视我们对功能性饮料的依赖了。疲劳是身体发出的休息信号,不应该用饮料来掩盖。与其依赖外在刺激,不如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合理安排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工作间隙进行适当运动。相关企业也应当优化工作流程,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和时间,避免员工工作压力过大,并尽可能为员工提供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障。作为消费者,我们也可以在外卖送达时多一份理解,少一点催促,这或许能减轻外卖员的一分压力,让他们不必拼命赶时间而依赖功能性饮料提神。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爱跳舞的王大姐

爱跳舞的王大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