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怕中国把他们布下的“渗透网”连根拔起 这些日子,圈子里都在传一句话:日本

往事趣谈纪录 2025-11-05 10:44:01

日本最怕中国把他们布下的“渗透网”连根拔起 这些日子,圈子里都在传一句话:日本现在最慌的,其实不是航母下饺子,也不是火箭炮射程,而是中国哪天真的动手,把他们这些年悄悄埋在中国地下的“钉子”一根根拔出来。   日本对中国的渗透,真不是新鲜事儿,1901 年在上海开办的东亚同文书院,表面挂着 “研究中国文化” 的招牌,实则是不折不扣的间谍培训班,这所存在了 45 年的机构,硬生生培养出 5000 多名间谍,说它是日本侵华的 “情报源头” 一点不夸张。 书院搞了个独创的 “大旅行计划”,逼着学生花三五个月走遍中国除西藏外的所有省区,调查内容细到离谱,村落的水井位置、河流的宽度、城墙的厚度全要记录在案,还要画出精准地图。 1905 年第二期学生林出贤次郎花 274 天从北京走到伊犁,那份《视察复命书》直接成了日本制定对华战略的蓝本。 1931 年 “九一八事变” 前,书院毕业生已在东北潜伏多年,把军事设施、兵力部署摸得门清,日军靠着这些情报,四个多月就占了东北三省。淞沪会战里,他们伪装成难民给日军送布防图,南京大屠杀时还当引路党,帮着劫掠文物、屠杀平民,所谓的 “文化交流” 不过是沾满血的幌子。 更要命的是,这种渗透从来没断过,只是换了身行头。从 2015 年到 2025 年,光日本政府自己承认的,就有至少 17 名日本人因间谍活动被中国拘留,个个披着 “合法外衣”。 2023 年北京抓了安斯泰来制药的 60 多岁高管,表面做药品生意,实则专盯医药政策机密,被抓时设备里全是核心数据,最后判了 3 年 6 个月,日本喊着 “冤案” 却拿不出任何证据。 2016 年日中青年交流协会前会长铃木英司在机场被拦,一查才知长期联络中国官员换情报,判了 6 年,出狱后还装委屈,说就问了句 “张成泽死没死” 就被抓,当谁是傻子。 军事领域的渗透更嚣张,2020 年中国破获 2300 起非法测绘案,70% 嫌疑人持日本护照,用无人机在军事基地上空盘旋,数据精准到米级,直接能指导导弹打击。 还有 6 个日本人以 “温泉开发” 为幌子,在山东蓬莱、海南三亚晃悠大半年,收集的却是军事设施周边的水文数据,连潜艇隐蔽航道的拐点都标得清清楚楚,这哪是搞开发,分明是给导弹 “画靶子”。 更有个叫阿尾博政的间谍,以经济学学者身份在中国潜伏 37 年,给日本陆上幕僚监部写了 150 篇情报报告,藏得比谁都深。 文化和经济领域的 “软渗透” 更隐蔽。日本笹川和平基金会、三井住友财团过去十年砸了 3.34 亿人民币 “资助” 中国高校,专挑涉密专业和敏感院所,要么逼着共享实验数据,要么优先资助对日本 “友好” 的学者,还给他们开赴日访学的 “绿色通道”。 这些拿了钱的人,开口就是 “历史要放下”,日本排海就说 “危害不大”,中国护领土就说 “反应过激”,妥妥的 “舆论钉子”。 外务省下属的国际交流基金会更直接,2008 年起专门邀请中国大 V 访日,蒋方舟、熊培云都在列,回来要么出书要么写文,字里行间全是对日本的 “美化”,美其名曰 “文化交流”,实则是洗脑。 经济上也没闲着,三井物产战略入股隆平高科旗下的德瑞特种业,美其名曰 “提升育种技术”,可德瑞特是中国蔬菜种子龙头,黄瓜、甜瓜种子占市场领先地位,这哪是合作,分明是想摸中国种业的底。 要知道,这些 “钉子” 可不是零散分布,而是成网成体系,从内阁情报调查室、自卫队情报本部到民间机构,每年光防卫省的情报经费就涨得离谱,2012 年就有 7.7 亿日元专门给 “国际情报局”,现在更是天文数字。 日本心里比谁都清楚,航母火箭炮是硬实力,可这些 “渗透网” 是 “软实力” 的根基,是他们的 “眼睛” 和 “耳朵”。 中国航母再多,他们能靠情报找弱点;火箭炮射程再远,他们能靠数据躲着走,可一旦这些 “钉子” 被拔干净,日本就成了睁眼瞎。 更别提中国 2023 年修订了反间谍法,连网络活动、数据传输都管,加上群众举报越来越积极,浙江渔民拍军港的可疑人员、江苏渔民捞境外窃密装置,普通人的警惕心成了 “钉子” 的天敌。 这两年北京日侨人数跌破 5000,日本对华投资降了 63%,不是他们不想来,是怕 “渗透网” 被端时自己被捎上。

0 阅读:88

评论列表

清风

清风

3
2025-11-05 10:59

现在抖音上好多吹日本车怎么怎么好,然后遍地抹黑中国车怎么怎么烂的视频……

猜你喜欢

往事趣谈纪录

往事趣谈纪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