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解放军在云南的原始森林中执行日常的巡逻任务时,突然发现一处山洞内有一

熹然说历史 2025-11-06 01:12:43

1956年,解放军在云南的原始森林中执行日常的巡逻任务时,突然发现一处山洞内有一群只用叶子遮挡住隐私部位的男男女女。 1956年的云南哀牢山深处,当解放军战士们踏入那片千年未被触及的原始森林时,谁也没有想到会遇到如此震撼的一幕。这个发现不仅改变了一个古老民族的命运,更见证了新中国民族政策的伟大实践。 拉祜族苦聪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氐羌系统,他们的祖先最初生活在青海湖流域一带。新中国成立之初,苦聪人生活在哀牢山原始森林中,过着与现代文明完全隔绝的原始生活。这个民族曾经历了数百年的动荡和迁移,特别是从14世纪70年代末到20世纪40年代末期间,为了躲避战乱和民族压迫,他们被迫深入中越边境的高山密林中求生存。 1953年,张普忠出生于者米乡的深山老林之中,翻过一片山头就是越南。那时的苦聪人,居住在深山之中,茹毛饮血,以捕猎、采摘野菜野果为食。他们没有固定的住所,用芭蕉叶搭建临时的遮蔽所,食物完全依赖大自然的馈赠。大多数苦聪人没有衣服穿,就用芭蕉叶做成衣服。家里没有碗,就用芭蕉叶盛饭吃。这种近乎原始社会末期的生活状态,让他们与外界文明完全断绝了联系。 1956年春夏之际,哀牢山的原始森林依然如千年前般寂静神秘。解放军在云南原始森林深处,发现一群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的男男女女。经过调查发现人数不少,他们生活的环境十分落后,常年在幽暗的森林下生活,服装破烂不堪全靠野果捕猎生活,仿佛好像原始人。这次发现并非偶然,而是按照上级指示进行的有组织搜寻行动。 原始森林地势险峻,山峦起伏间,峭壁如削,树高草密,虫蚁出入,它们穿梭于枝叶与土壤之间,这些微小的生命给我军战士带来不小的困扰,战士们的脸上身上已被蚊虫叮咬得大包小包。经过数天的艰苦搜寻,就在队员们几乎要放弃的时候,一个小战士,一边抹药水,一边嘟囔着:“这地能住人…” 谁知,话音未落,只见他一回头却隐约看见一棵树下,有个人影正在采食野果。 这一发现让所有人都震惊了。里面臭味熏天,蚊虫飞来飞去,整个环境十分恶劣。那几个”野人”没有衣物遮体,只有几块破布料遮挡着隐私部位,或许是生活环境差,也或许是他们在狩猎中受了伤,他们的身上有很多伤痕。初次接触充满了紧张和不确定,苦聪人对这些身穿军装的陌生人表现出极度的恐惧和警惕。 经过解放军战士们的耐心沟通和善意表达,苦聪人逐渐消除了戒备。1957年春,为把所有漂泊在深山老林中的苦聪同胞接出来,金平县人民政府抽派了18位各民族干部组成”苦聪人访问团”,携带3万元救济物资,分为三路进入原始森林。用了整整半年时间,把2177名苦聪人接出大山。这标志着苦聪人走出原始森林、融入现代社会的历史性开始。 走出深山并非一帆风顺。苦聪人走出丛林的路并不平坦,前后经历了6次大规模搬迁。当地人又把安福村叫”六搬村”。由于生活习惯的巨大差异和对新环境的不适应,相当一部分苦聪人在初期曾多次返回深山老林。出山后,因不习惯山下的气候和生活习惯,苦聪人曾几度重回老林。政府又一次次派人进山劝导,并为他们重新定居提供支持、发展产业,才慢慢把他们稳住。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苦聪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1985年,“苦聪人”被国家正式划归为拉祜族。1998年起,云南省实施了”155”工程,提出了每年解决1000人,用5年的时间解决5000人的温饱问题。通过科学种植和产业扶持,金平县拉祜山寨的水稻亩产提高到了400公斤以上,彻底解决了吃饭问题。 21世纪以来,随着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苦聪人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脱贫攻坚以来,依托生态优势,金平县大力实施产业扶贫项目,目前全县苦聪人聚居地已发展草果2万亩、橡胶8000亩、香蕉2200亩、木薯4400亩、甘蔗1000亩,还种植了1200多亩板蓝根、澳洲坚果、灵香草,人均经济作物面积达4.2亩。 今天的苦聪山寨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者米乡的每个村寨都实现了通水、通电、通路。寨子里曾经的茅草房变成了钢筋水泥房,家家户户都种植了橡胶、香蕉等经济作物。村民再也不用到山上采摘野果,捕猎开荒。地棚村村民马杨波2000年娶媳妇时,还买不起电视机。如今,他一年给全国各地客商代办收购上千吨香蕉,年收入可达十七八万元。 教育事业的发展更是令人瞩目。2012年,金平县高中阶段苦聪人在校生屈指可数。目前,全县苦聪人在校生高中毛入学率达到84.49%。大多数苦聪人家的孩子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选择继续升学。从昔日的”原始部落”到今天培养出大学生,苦聪人真正实现了”一步跨千年”的历史性跨越。 今日苦聪山寨,基本用上了沼气和电灶,竖起了路灯,通了4G信号,普及了智能手机,住上了砖混结构楼房,种起了香蕉、澳洲坚果,养起了牛羊。这个曾经被世界遗忘的古老民族,如今正以崭新的面貌迈步新时代,他们的故事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一个都不能少”的深刻内涵。

0 阅读:62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