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战士李陶雄中弹牺牲,送葬途中遗体竟两次从车上跌落,护士郑英察觉异样,

熹然说历史 2025-11-06 01:12:49

1984年,战士李陶雄中弹牺牲,送葬途中遗体竟两次从车上跌落,护士郑英察觉异样,决定查看棺袋,结果当她打开塑料袋那一刻,眼前的一幕令人后怕! 一具”尸体”两次从运输车上滑落,资深护士郑英感到异样。当她打开塑料棺袋检查时,眼前的景象让人震惊——这位被宣告死亡的战士眼睛依然睁着,身体仍有体温。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1984年,22岁的湖南郴州小伙子李陶雄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被炮弹击中,医生宣告他死亡后,遗体在送往安葬途中两次从车上滑落。这个看似离奇的医学奇迹背后,是一个关于生命、意志与奇迹的真实故事。 李陶雄出生在湖南郴州桂阳县大塘乡麻地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受到红色思想的熏陶,对从军当兵有着极为强烈的渴望。1981年,18岁的他告别家乡,怀着保家卫国的理想,走进了军营。凭借出色表现,他很快成为广西独立师1团3连2排5班班长。 1984年4月2日,云南边防部队发起了收复老山和者阴山的战斗。为配合云南方向的军事行动,李陶雄所在的部队接到了攻打茅山的命令。这个位置对敌我双方都极其重要,拿下它就意味着能快速缓解老山与者阴山的压力。 茅山地势险要,高地四周布满了敌军工事和地雷,防守异常严密。李陶雄带领尖刀班承担最危险的任务,他们需要穿越雷区,为大部队开辟道路。李陶雄带着5班战士一边排雷一边向前推进,一路小心翼翼地,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经过数天艰苦战斗,部队成功攻占了茅山。但敌军不甘心失败,展开了疯狂的反扑,炮火铺天盖地。李陶雄在战斗中突然看到一颗炮弹向身旁的战友砸来,在千钧一发之际,他奋不顾身扑向战友,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即将到来的爆炸。 一颗炮弹在他身边炸响,爆炸带来的冲击和无数弹片几乎把李陶雄打成了筛子。战友们冒着炮火将他抬下阵地,紧急送往后方医院。尽管医务人员尽全力抢救,可最终还是无力回天,李陶雄早已没了气息,他就这样”牺牲”了。 按照战时规定,李陶雄的遗体被装进塑料袋准备送往后方火化。负责运送牺牲战士尸体的是一名叫作郑英的护士。郑英是广西南宁303医院的资深护士,她主动申请到前线救治伤员。 就在运输过程中,诡异的事情发生了。转运车刚要关上车门,李陶雄的遗体从车上下,“啪”一声,掉在地上。两个战士,将他抬上车,谁知又掉下来。连续两次,这让在场的人都感到困惑。 郑英感觉事有蹊跷,便决定打开棺袋检查。棺袋一打开,眼前的景象让她完全惊愕——李陶雄的眼睛仍然睁着,且眼球没有因死亡而凝固。虽然郑英见过很多尸体,知道死亡后由于肌肉放松,眼睛可能会自然睁开,但李陶雄的情况却并不符合常规。他的身体竟然仍然温暖,甚至触感依旧柔软! “慢!”目送英雄的护士郑英,上来帮忙,不知为何,她竟拉开棺料袋,发现英雄的眼睛睁着,她又细查,胸口竟有微弱的余温,她惊喜不已:“快,抬往急救室!” 郑英立刻说明了情况,并表示,李陶雄可能只是因为失血过多陷入了休克,所以他的心脏才会停止跳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假死状态,但是他还活着!这个判断让所有人都激动不已。 在输了2500cc血浆后,李陶雄的心脏恢复了跳动。上级领导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调派直升机将李陶雄转送到广西军区303医院。院长各个科室的医生立刻针对李陶雄的情况做出诊断,可是超过170块的流弹实在太多太多,根本无法取出。 部队七大医科大学派遣了特级专家与特护人员参与会诊,24小时轮班照顾李陶雄。但南宁的夏天闷热潮湿,李陶雄的伤口开始发炎,而氧气管、输液管、胃管全部插在身上。更糟糕的是,由于环境恶劣,李陶雄身上的伤口开始化脓生蛆,医生处理掉身上的蛆虫开始进行手术。 1984年7月26日,昏迷了两个半月的李陶雄睁开了眼睛,他虚弱地望着四周,嘴唇轻轻浮动:“我们胜利了吗?”这个简单的问题,令周围的所有人眼眶红润,大家赶忙回答:“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 接下来的时间里,李陶雄大小手术做了一百多次,从体内取出56枚弹片。虽然保住了性命,但他的一只眼睛完全失明,另一只眼睛也因此成了弱视。而且,还有大量弹片无法取出。 李陶雄”死而复生”的消息传回家乡时,他的父母收到了部队签发的解释证书,老两口哭得死去活来,可是不久之后,又传来消息,李陶雄没有死,现在恢复得很好,那一刻老两口有点茫然,冷静下来之后又是喜极而泣。 出院后,李陶雄与一位被他事迹感动的姑娘王光秀结婚,组建了幸福的家庭。三十多年过去,李陶雄本人没有接受过任何媒体采访,在他的眼里,那些永远留在边境的战友更加伟大,自己已经够幸运了。他也说过:“这一路走来,我需要感恩的人太多了,郑英护士后来成为了护士长,我每年都会去探望他,现在她退休了,是个幸福的奶奶”。 每当其他人谈起这段往事时问他后不后悔时,他说”为什么会后悔,比起我的战友们,这点伤痛又算得了什么!“这个从死神手中夺回生命的战士,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什么是军人的意志和担当。

0 阅读:69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