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美国法院正式宣布了 2025年11月5日,美国最高法院正式就总统特朗普任内推行的大规模“对等关税”政策展开激烈辩论。这场争论不仅牵动美国国内政治神经,更引发全球市场高度关注。而令人意外的是,原本被看好拥有保守派优势的特朗普,在口头辩论后胜诉概率不升反降。 谁能想到,占了6席保守派大法官的最高法院,会让特朗普胜算走低。2个半小时的辩论里,3名保守派+3名自由派大法官接连发难,直指他援引1977年《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征收关税,属于行政越权,缺乏明确法律依据。 宪法明确将关税权赋予国会,特朗普却援引50年前的紧急状态法推进政策。此前美国国际贸易法院、联邦上诉法院已相继裁定该政策违法,如今最高法院的质疑更是直击权力边界争议的核心。 这一政策早已引发广泛反对,美国12个州联合5家小企业提起诉讼,认为所谓“国家紧急状态”并不成立。11月4日最新民调显示,55%的美国人明确表示,关税让自家财务状况压力增大。 经济数据直观反映影响,4月3日至4日,关税政策引发美股两天蒸发6.5万亿美元,科技“七巨头”市值缩水1.8万亿,纳斯达克指数跌入技术性熊市,创下2020年3月以来最大跌幅。 日常物价上涨让民众承压。七成美国人反映食品杂货支出增加,六成感受到水电费上涨,多数人认为关税助推了通胀,原本的“美国优先”表述,实际变成了普通民众承担额外成本。 特朗普坚持称输掉官司“极具破坏性”,但这一政策本身已引发诸多争议。即便最高法院不彻底推翻,行政权力被限制已成定局,后续再想靠关税施压贸易伙伴,力度难免受限。 这场辩论本质是权力的制衡,更是对保护主义的拷问。特朗普试图通过关税实现贸易诉求,却让国内企业、普通民众承受连锁影响。所谓“对等”更像是政策托词,贸易博弈中从来没有真正的赢家。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