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中俄两国正式宣布! 10月31日,中俄两国正式对外宣布,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将于11月3日来华,进行第三十次中俄总理会晤,行程包括北京和杭州。 北京的会谈肯定绕不开双边合作的“大盘子”。毕竟明年就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了25年、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了30年的节点,俩总理少不了要盘点下过去的合作,再规划下下一步怎么走。2024年两国贸易额到了2448亿美元,看着不少,但细琢磨下能发现问题——咱们从俄罗斯进口的91%都是矿产品、金属这些资源,而对俄出口的七成以上是电子、交通设备这类制造业产品,这种“资源换制造”的模式虽然互补,可也太单一了。万一国际能源价格波动,或者制造业遇到瓶颈,贸易额很容易受影响,2024年12月俄罗斯对华进口就同比降了5.3%,这已经是信号了。 杭州的行程更有意思,这地方可不是随便选的。浙江是对俄出口的第一大省,2024年全年出口额近200亿美元,俄罗斯最大的电商平台Yandex Market还特意在杭州设了中国区首个商家服务中心,想拉更多中国卖家入驻。按理说电商合作该热火朝天,但实际情况是,不少商家卡在了物流和认证上。有企业说过,一个集装箱的报关文件能堆满半间办公室,就算东西在国内合格,到俄罗斯还得重新按他们的标准检测,光认证就得耗好几个月,等流程走完,市场机会早没了。 更头疼的是那些看不见的“堵点”。虽然中俄都在推本币结算,2024年人民币结算占比升到了24%,但美元还占着46%的份额。主要是西方制裁下,不少银行怕惹麻烦,不敢随便接俄罗斯的单子,企业只能走代理行,既麻烦又有风险。物流也一样,边境口岸的仓储设施跟不上,货物一滞留就是一周,每天都得多花不少钱,就算中欧班列跑得再勤,末端的“最后一公里”还是卡脖子。 大家总说中俄关系“高水平发展”,但这些具体的难题不解决,就容易变成“政热经冷”。8000多家中国企业在俄注册,数量比美德总和还多,可真正能顺畅开展业务的没那么多。这次会晤要是只谈框架、喊口号,不盯着支付、认证、物流这些“小事”拿出解决方案,那后续的合作还是会磕磕绊绊。毕竟企业要的不是漂亮的数字,是实实在在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政策支持。 当然没人否认中俄合作的大方向是对的,尤其是在单边主义抬头的当下,两国联手能给国际秩序多些稳定性。但稳定的合作从来不是靠峰会开得多,而是靠一个个问题解决得透。希望这次北京的宏观规划能落地,杭州的地方经验能推广,真把那些“堵点”打通。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