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俄罗斯和乌克兰正式宣布了 11月5日,俄罗斯国防部称控制24栋建筑

阿伟爱瞎说世界 2025-11-06 15:04:25

快讯!快讯! 俄罗斯和乌克兰正式宣布了 11月5日,俄罗斯国防部称控制24栋建筑、击退12次反攻,称被围乌军状况恶化,“投降是唯一出路”;乌方则表示击退俄军52次进攻,泽连斯基指出俄军推迟占领该地最后期限。 两边数据差这么多,到底谁在说真话?还是说,战场上的“胜利”早就成了舆论战的一部分? 咱们先看俄军的说法。他们宣布控制了24栋建筑,但有意思的是,没说这24栋到底在哪儿。是市中心?是北郊?还是某个居民区的角落?位置不明确,听着就有点虚。有分析认为,这更像是心理战的一环——你不是被围了吗?你不是撑不住了吗?投降吧,别白送命。说白了,这是在给前线士兵打气,也在国际上放风:看,我们快赢了。 可乌方根本不接这套。泽连斯基直接点破,俄军原定的“占领倒计时”已经延期。乌军总参谋部还晒出战报:一天之内击退52次进攻,光反坦克导弹就干掉好几辆T-72。有网友调侃:“俄军说拿下24栋,乌军说打退52次进攻,这不就是同一个街区来回拉锯吗?今天你占楼,明天我炸墙,后天他又摸回来,哪有真正的‘控制’?” 这种“数据打架”的背后,其实是现代战争的新常态。波克罗夫斯克不是开阔平原,而是典型的工业城镇,街道窄、楼房密,还有地下矿道和防空设施。俄军就算有火力优势,也很难像过去那样“平推”。一位在顿巴斯前线观察多时的军事博主说:“这里不是靠坦克冲锋就能赢的地方,而是靠无人机侦察、小队穿插、逐屋清剿。有时候,一栋楼的争夺能打三天。” 举个例子,就在上周,俄军一支突击队通过下水道突入城区南部,一度占领肉类加工厂,结果被乌军用FPV无人机炸塌入口,整支小队被困。再比如,乌军在火车站附近设伏,用热成像锁定俄军补给车队,一晚上摧毁三辆油罐车,直接让前线俄军断了燃料。还有一次,俄军宣称“完全控制”某居民区,结果第二天就被乌军无人机拍到,一支巡逻队刚露头就被反坦克火力打散。 这些细节说明什么?说明所谓的“控制”,很多时候只是短暂占领。真正的战场,是看不见的——是情报、是补给、是士气,更是谁能撑得更久。有网友评论:“这哪是打仗,简直是‘装修战’——你刚修好掩体,我一炮给你拆了,我再重建,你再炸,循环往复。” 那这场拉锯战的尽头在哪?有人说,波克罗夫斯克一旦失守,乌军整个顿巴斯防线就会被撕开缺口;也有人反驳,就算丢了这城,后方还有克拉马托尔斯克和斯洛维扬斯克,防线不会立刻崩盘。关键不在于一城一池,而在于谁能持续消耗对方的有生力量。 更深层看,这场争夺其实是两种战略的碰撞。俄军想用重火力加心理施压,逼乌军崩溃;乌军则用灵活防御加国际曝光,拖住节奏,等西方援助到位。一位欧洲安全专家说得直白:“普京需要一场‘胜利’来稳住国内舆论,泽连斯基则需要‘坚持’来保住外援。波克罗夫斯克,不过是他们各自叙事的舞台。” 所以,我们看到的“战报”,往往不是战场实况,而是战略宣传。俄军说“投降是唯一出路”,是在给被围部队施压,也是在向西方暗示:你们再不松手,乌克兰就完了。乌方强调“击退52次进攻”,则是告诉世界:我们还能打,别放弃我们。 这场战争打到今天,早就不是谁先冲进某座城市的问题,而是谁能在消耗中保持定力。波克罗夫斯克的每一寸土地,都浸着士兵的血,也映照出大国博弈的冷酷。但正是在这种至暗时刻,人类对和平的渴望才显得尤为珍贵。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阿伟爱瞎说世界

阿伟爱瞎说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