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账本”曝光:运行了20余年,2500亿投入如今回本了吗? 三峡大坝的

记实馆 2025-11-06 16:55:05

三峡大坝“账本”曝光:运行了20余年,2500亿投入如今回本了吗? 三峡大坝的2500亿投入早就回本了,而且这笔账算下来,收益比当初预想的还要多得多。 当初计划投入2500亿,实际执行中因为电站提前发电赚钱,最后花了不到2100亿,光这一点就已经省了不少。这笔钱主要花在三方面,大坝本身的建设、113万库区移民的安置,还有发电机组这些设备,每一分都花在了实处。 最直观的回本来源就是发电。早在2003年,三峡第一台机组就提前并网发电,相当于这台“超级印钞机”比计划早好几年开始赚钱,到2012年32台主力机组全部投产,发电能力直接拉满。从运行到现在,累计发电量已经超过1.7万亿千瓦时。 这个数字有多惊人?相当于全国一年用电量的五分之一还多。要是按平均每度电两毛五的保守电价算,光电费收入就有四千多亿,这早就把当初不到2100亿的总投入给覆盖了。 而且这还没算上清洁能源的“隐形收益”,这么多电相当于替国家省下了5.5亿吨标准煤,减少了14.9亿吨二氧化碳排放,要是换成火电,不仅要花大价钱买煤,环保治理成本更是个无底洞,三峡等于是一边赚钱一边帮国家“省钱”。 比发电收益更让人踏实的是防洪这笔“安全账”。长江中下游历来是洪水重灾区,以前每到汛期,荆江河段就得动员数百万军民上堤严防死守,一旦决堤,农田被淹、房屋冲毁的损失根本没法算。 但三峡建成后,20年来累计拦洪近70次,拦洪总量超过2100亿立方米,相当于15000多个西湖的水量被稳稳兜住。 就拿2020年的汛期来说,当时长江上游洪峰汹涌,三峡水库精准拦蓄了135亿立方米洪水,直接把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至百年一遇,光是这一次就避免了超过200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这么多年下来,累计避免的损失早就上千亿,要是没三峡挡着,这些钱就得从财政里掏出来救灾,相比之下,当初花在防洪设施上的投入简直太值了。 航运带来的“物流红利”更是让长江变成了“黄金水道”。以前川江航道全是险滩,船要过滩得靠绞滩机拉,每吨货物每公里运费要五十六块多,货运量一年也就两三千万吨。 三峡建成后,大坝配套的船闸和升船机打通了瓶颈,万吨级船队能直接从上海开到重庆,货运成本一下降了37%,每吨每公里只要三十五块。 到2023年,三峡枢纽的年货运量已经冲到1.8亿吨,比建坝前翻了六倍。要是把这些货物都换成陆路运输,每年得多花上百亿运费,而长江航运的繁荣还带动了沿线港口、物流、加工产业的发展,这笔带动区域经济的账根本没法用单纯的航运收入来衡量。 更有意思的是,这笔账里还有不少“附加收益”。大坝本身成了世界级旅游景点,2023年接待游客突破300万人次,光旅游收入就有6亿多,而且还在往文化IP的方向发展。 另外,三峡水库的水资源调配功能也越来越重要,不仅能给下游补水抗旱,还能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提供水源,这些都是当初规划时没完全算透的额外价值。 当初审计署核算过,三峡工程实际总投资2072亿左右,比原计划的动态投资少了400多亿,等于开工前就先赚了一笔“省下来的钱”。 现在算总账,光是发电、防洪、航运这三项核心收益加起来,早就超过万亿,更别说那些没法用金钱衡量的生态效益和战略价值。这哪是建了个大坝,分明是打造了一个持续造血的“经济引擎”,所谓的“回本”早就不是问题,现在赚的都是纯利润了。

0 阅读:120
记实馆

记实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