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明知“主动学习”好,为何还在“填鸭”?3个深层矛盾戳中无数教育人 “让学生主

天子出头 2025-11-06 17:10:53

教师明知“主动学习”好,为何还在“填鸭”?3个深层矛盾戳中无数教育人 “让学生主动学”的道理,每个教师都能说上几句,可一进课堂,大多还是回到“我讲你听”的老路上。不是教师不想改,而是现实里的3个深层矛盾,像无形的手把他们拽回“填鸭式”的舒适区。 第一个矛盾,是“育人理想”和“分数考核”的对冲。教师心里清楚,培养孩子的探究能力、创造力,比多考几分更重要。可期末的排名表、家长紧盯的分数、学校的绩效评估,句句都在问“平均分提了多少”“升学率有没有涨”。有位班主任坦言:“我试过让学生分组做项目探究,可半个月下来,课本知识点没讲完,月考成绩掉了5分,家长找、领导谈,最后只能把探究课停了——分数是眼前的硬指标,没人等你慢慢培养能力。” 第二个矛盾,是“个性教学”和“大班容量”的无奈。激发主动性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节奏,有人对实验感兴趣,有人爱读拓展资料,可一个班四五十个学生,教师连批改作业都要熬夜,哪有精力设计个性化任务?就像一位数学老师说的:“我想让学生自己推导公式,可课堂时间就40分钟,等一半学生想明白,下课铃都响了,剩下的知识点只能靠我‘灌’,不然进度根本赶不上。” 第三个矛盾,是“学生差异”和“统一标准”的碰撞。有些学生天生爱提问、敢尝试,可也有学生习惯被动接受,一旦让他们自主学习,反而无所适从。有位语文老师做过尝试:让学生自主选择课文主题写赏析,结果一半学生交上来的内容空洞无物,还有家长找来说“老师不讲课,孩子学不到东西”。到最后,她只能又回到“逐段分析、逐句讲解”的老模式——毕竟,“填鸭”虽然不完美,至少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接触到基础知识点,不会掉队。 说到底,教师不是不想挣脱“填鸭式”的枷锁,只是他们被夹在理想与现实、个性与标准、长期价值与短期考核之间,进退两难。而要改变这一切,需要的不只是教师的努力,更需要教育评价体系的调整、社会对“好教育”认知的转变——毕竟,让学生主动学习,从来不是教师一个人的战斗。你身边有教师尝试过改变教学方式吗?最后效果怎么样?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观察!

0 阅读:49
天子出头

天子出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