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20平米的包子铺搬走那天,房东还在庆幸涨了75%租金,可半年后铺子空着,降价

名城探寻 2025-11-07 09:06:17

那个20平米的包子铺搬走那天,房东还在庆幸涨了75%租金,可半年后铺子空着,降价到2万也没人租。 经营这家包子铺的摊主叫老周,在这开包子铺整整五年。 每天凌晨四点半,他准会推着小推车从巷口进来,车上装着前一晚发好的面团和刚绞好的肉馅——肉馅是他跟菜市场老张定的,每天现杀的猪,肥瘦比例得按3:7来,多一分腻口,少一分柴硬,老张都知道他的规矩。 五点刚过,铺子的卷帘门就拉起来了,和面的力道他掌握得熟,揉到面团能拉出薄而不断的膜,包出来的包子皮才够软韧。 街坊们都认老周的手艺。 张大爷每天七点准时来,要两个肉包一碗豆浆,坐门口小凳上吃完才去公园遛弯;李姐接孩子放学,总会带三个豆沙包,说自家娃只吃老周做的,甜而不齁,豆沙是老周自己熬的,没放添加剂; 甚至隔壁五金店的老王,偶尔没生意,也会过来跟老周聊两句,顺手带个菜包当晚饭。老周话不多,却记得每个人的喜好,张大爷牙口不好,他会特意把包子蒸得久一点;李姐的娃爱啃包子边,他每次都会多留两个“花边包”。 房东姓王,五十出头,之前总觉得这地段偏,租给老周时每月11400,没抱太大指望。后来见老周门口天天排队,有时队伍都拐到巷口,心里渐渐不平衡了。 他瞅着老周每天收摊时数钱的样子,越看越觉得“亏”——你这生意这么火,我这房子不该只值这点租金。没跟老周多商量,他直接把新租金定到20000,涨了足足75%。 老周得知时正在揉面,手里的动作顿了顿。他跟王房东算过账:每天卖三百多个包子,除去面粉、肉馅、水电,纯利润也就四千多,每月撑死赚一万五。要是租金涨到20000,等于白干还得倒贴,更别说逢年过节材料涨价,根本扛不住。 他跟王房东商量,能不能少涨点,哪怕涨到15000,他还能咬牙坚持。可王房东摆着手不听,“现在这行情,你不租有的是人租!我这房子,就值这个价。” 老周没再争辩。他用了半个月找新铺子,在三公里外的小区门口,租金比原来还低些。搬走那天,他把铺子打扫得干干净净,连灶台的油污都擦得锃亮。 王房东来验房时,还跟围观的邻居说:“这下好了,能租个好价钱,之前真是便宜他了。”邻居们没接话,心里都清楚,他们常来这,多半是冲老周的包子。 可王房东的“好价钱”没等来。 第一个想租铺子的是个开面馆的,进门就问:“之前那个包子铺老板呢?我看他这客流挺多。”听说老周搬走了,那人绕着铺子转了一圈,又问:“现在这条巷子里,每天还有多少人过?” 王房东说“跟以前一样”,可那人出门没两分钟,就发消息说“不考虑了”——他刚才在巷口站了十分钟,没见着几个行人,哪有什么客流? 后来又有想开奶茶店、水果店的来看,都先问“包子铺去哪了”。 听说老周走了,要么直接拒绝,要么犹豫几天就没了下文。原来老周在的时候,买包子的人多,顺带会逛隔壁的便利店、水果店,连巷口的修车摊生意都好不少。 老周一走,巷子里的人气像是被抽走了,冷清了大半。王房东一开始还嘴硬,说“再等等,总会有人来”,可等着等着,招租广告换了三张,纸都被风吹得发黄,还是没人问。 三个月后,他把租金降到18000,没人理;四个月降到15000,依旧没动静;半年后,他咬着牙降到20000?不对,是降到20000还没人租——其实他早把价格拉回原来的水平,甚至比老周在时还低,可就是没人愿意来。 有次他碰到张大爷,张大爷随口提了句:“老周的新店在幸福小区门口,我现在每天多走十分钟,也得吃他的包子,别家的没那味儿。” 王房东这才慢慢明白,他之前以为是房子值钱,其实是老周把不值钱的角落熬出了价值。那些每天凌晨的揉面、熟悉的招呼、记在心里的喜好,才是街坊愿意来的原因。 烟火气不是房子自带的,是老周用无数个早起的清晨、无数次用心的制作,一点点攒起来的。没了这份用心,再大的房子,也只是个冷清的空壳。 真正的价值从不是冰冷的租金数字,而是人与人之间慢慢攒下的信任,是日复一日的坚持熬出来的生机。忽略了这份生机,再贵的房产,也留不住人气。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3119

评论列表

用户17xxx40

用户17xxx40

13
2025-11-08 20:14

三百个包子纯利4千?

重庆年味集

重庆年味集

8
2025-11-08 22:00

颠三倒四

瓜南

瓜南

8
2025-11-08 20:17

每天赚4千一个月怎么算也不止1.5万啊,4天不就1.6万?

BYRXL

BYRXL

7
2025-11-08 15:16

小编真TM无聊,包子店一万多租金?

不会吃人的老师 回复 11-08 20:16
如果是在香港一万多又太便宜了

人生如戏

人生如戏

6
2025-11-08 21:43

纯利润4000多,什么每月才一万五,这数学什么算的

名城探寻

名城探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