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马丁·雅克,这个在西方舆论场里“不走寻常路”的英国人,绕不开他2009年抛出

麦子漫说细雨微斜 2025-11-07 13:27:57

说起马丁·雅克,这个在西方舆论场里“不走寻常路”的英国人,绕不开他2009年抛出的那本重磅著作——《当中国统治世界》。这本书一问世,就像一颗石子投进平静的湖面,瞬间搅动了国际舆论的漩涡,赞同者奉为圭臬,质疑者斥为妄言,却没人能忽视它带来的思想震荡。雅克早年深耕马克思主义研究,曾执编知名时政杂志,见惯了西方社会的理论框架与叙事逻辑,可当他把目光转向东方,却毅然跳出了固有思维,一头扎进了中国话题的深海,这一钻,就是数十年。 在2009年的西方语境里,谈论“中国主导世界”无异于天方夜谭。彼时西方主流学界还沉浸在“历史终结论”的余温里,认定中国的发展终将复制西方模式,要么“被同化”,要么“因失衡而停滞”。而马丁·雅克偏要反其道而行之,他不是坐在牛津大学的书斋里空想,而是带着笔记本走遍中国的城乡街巷——在珠三角的工厂里和打工者聊生计,在北平的胡同里听老人讲变迁,在上海的写字楼里与创业者谈理想。他发现,西方世界始终用“民族国家”的标尺丈量中国,却忽略了中国作为“文明型国家”的本质,这正是他那本书最振聋发聩的核心:中国的崛起不是简单的经济赶超,而是一种文明形态的复兴,它带着数千年的文化基因,注定走出一条与西方截然不同的道路。 这本书的争议从未停歇,有人嘲讽雅克“过度美化中国”,有人批评他的预测“过于激进”,但十几年过去,现实却不断为他的洞察写下注脚。中国没有照搬西方的民主模式,却用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治理效能的提升;没有走“殖民扩张”的老路,却用“一带一路”倡议搭建起互利共赢的桥梁;没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却用脱贫攻坚的奇迹让8亿人摆脱贫困。雅克后来在演讲中多次修正“统治”的译法,坦言更准确的表达是“重塑世界格局”,这种谦逊的调整,恰恰体现了他作为学者的严谨——他不是在贩卖预言,而是在提醒世界:要读懂中国,必须先放下西方中心主义的滤镜。 马丁·雅克的价值,不在于他的每一个预测都精准无误,而在于他打破了西方舆论对中国的刻板叙事。他让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意识到,中国的发展不是对西方秩序的挑战,而是为人类文明提供了另一种可能。这位英国学者用自己的观察与思考,搭建起一座东西方沟通的桥梁,或许不够完美,却足够珍贵——毕竟,在偏见横行的时代,愿意沉下心来倾听不同声音、尊重不同文明的人,从来都值得被重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44
麦子漫说细雨微斜

麦子漫说细雨微斜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