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难怪卢秀燕和侯友谊不愿出席典礼!    试想一下,本来以为可以在党内分到一大

红日观全局 2025-11-07 16:13:24

也难怪卢秀燕和侯友谊不愿出席典礼!     试想一下,本来以为可以在党内分到一大块肉的几个人,最后发现自己连一杯羹都分不到,那种失落感一般人很难理解!   2025年11月1日,郑丽文就任中国国民党主席,本是一场党内要事,场面也安排得颇为隆重,党旗飘扬,宾客满堂。   但就在各方媒体将镜头对准主席台时,两个熟悉的身影却始终没有现身,台中市长卢秀燕和前新北市长侯友谊。这一缺席,立刻引爆岛内舆论。   比起解释,更像是刻意的回避。两人给出的理由看似轻描淡写,但背后的政治信号却重得很。   岛内政圈并不陌生这种“用脚投票”的方式。在政党内部,缺席某场典礼从来不是单纯的时间问题,而是态度的表达。这次的“不到场”,实际就是一场公开的“不到场抗议”。   郑丽文上任后,提出了一套被称为“革新计划”的方案,目标是打破长期由地方派系主导的提名结构。   按照新规,候选人提名中地方派系的比例直接从65%砍到38%,同时强制推行“青年参政”,各地要保留30%名额给年轻人。   这对长期依靠提名权维系地方势力的派系来说,无异于直接动了根基。   最受打击的就是卢秀燕。她在台中苦心经营多年的“张派”,一夜之间丢了三个关键席位的提名权。   派系的地盘被直接切走,谁能心甘?侯友谊虽然目前不在实职位上,但他在去年大选失利后,原本期待能借党内换届重新分杯羹。   如今看着郑丽文一刀切,完全不给派系妥协的空间,显然也不是滋味。   更关键的是,郑丽文在两岸政策上坚持“九二共识”,主张立场清晰、底线明确,而卢秀燕等地方派更看重区域经济合作,希望避免被贴上“统派”标签。   他们担心,这种强硬路线会让中间选民望而却步。侯友谊在败选后就曾抱怨,选情不利就跟“反台独、挺九二”这些标签脱不了关系。   这场典礼,表面是党主席就职,实质却成了权力重组的分水岭。卢秀燕和侯友谊不来,不是因为不想来,而是因为来了也没角色。   他们原本以为至少还能在改革中占个位子,哪怕不能分块大肉,好歹也能喝点汤。但郑丽文显然不打算按老规矩办事,连汤都没留下。   其实,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早已不是新鲜事。从当年迁台时的“官邸派”与“党务派”,到2000年后“本土派”与“深蓝派”分庭抗礼,派系在权力博弈中从未缺席。   只不过,以前大家还会讲点“理念”,现在却全是“利益”。提名权、补助款、选区规划,哪一样不是实打实的资源?   党内人士透露,卢秀燕的办公室在典礼前一周就已透露不会出席,侯友谊则是当天上午才发通知请假。   这种提前谋划的“缺席”,不是小动作,而是大信号。更讽刺的是,卢秀燕在2024年还特地请假参加赖清德的就职典礼,如今却对自己党内的主席上任无动于衷。   国民党的问题不止于此。与民进党相比,这个党内部缺乏足够的纪律约束,派系常常各自为政。民进党则相对集中,即使意见不合,也懂得在台面下解决。   再加上民进党政府近年来频繁绕过国民党中央,直接与地方蓝营接触,反而让地方派系有了“单干”的空间。   这样一来,党中央越来越弱,地方越来越散,谁还能听中央的?   更现实的问题是,国民党的组织结构正在老化。四十岁以下的党员所剩无几,年轻人对这个党没兴趣。   派系掌权者还在争夺提名资源,但没有新血进来,提名再多也没人接棒。   郑丽文想通过改革逆转这一趋势,却触动了太多人的蛋糕。派系不服,老人反弹,改革自然推进艰难。   这场缺席,不只是两个人的选择,而是派系之间的对抗。卢秀燕的支持者郝龙斌在党主席选举中败给郑丽文,派系已然失利。   现在郑丽文上台,明确表示一切“照制度来”,也就意味着,2028年“大选”的门票不会再“关起门来分”,谁也别想走后门。这对原本打算再搏一次的侯友谊来说,无异于彻底关上了通道。   从更深层看,这场缺席暴露的是一个老牌政党的结构性困境。党中央无法有效整合各方,地方派系又不愿让渡权力。   在选民越来越看重效率与透明的当下,如果国民党依然沉浸在派系分赃的旧逻辑中,那只会离选民越来越远。   郑丽文的改革到底能走多远?没人敢打包票。   但毫无疑问,如果她不能在改革与团结之间找到平衡点,党内的不满只会越积越多。而那场本应该团结士气的典礼,也就变成了分裂的缩影。   从这点来看,卢秀燕和侯友谊的缺席,其实也不难理解。他们不是不重视仪式,而是清楚地意识到,在这场新的分配中,自己已经没有了位置。   既然连一碗汤都喝不上,那还不如干脆不去。毕竟,比起站在台下尴尬鼓掌,缺席反倒更有力。   信息来源: 《“台湾没有时间了”!郑丽文就职,马英九落泪,卢秀燕缺席》——直新闻

0 阅读:1
红日观全局

红日观全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