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力挺重启国共对话!11月7日报道,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千

洞察观史 2025-11-07 20:05:52

马英九力挺重启国共对话!11月7日报道,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千字长文,回忆了10年前的今天在新加坡与大陆高层的重磅会面,并表达了感谢。 文章没走空泛路线,全是实打实的细节回忆 —— 提了 10 年前新加坡会面时的握手温度,说当时桌上摆的矿泉水都没来得及喝,还特意点出要感谢两类人:大陆方面促成会面的推动者,还有新加坡开国元首李光耀生前的穿针引线。 最戳人的是结尾那句,直接喊出 “该把中断的国共对话捡起来了”,态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明确。 得先把 10 年前那场面的分量说清楚。 2015 年 11 月 7 号的新加坡会面,是两岸高层时隔 66 年的首次直接见面。 当时我还在跑时政口,记得消息出来时整个办公室都炸了,同行们抱着电脑抢快讯,连食堂阿姨都在问 “这是要和好了?” 那次会面没搞虚的,当场达成 “九二共识” 是基础的共识,之后两岸开通了更多直飞航线,台湾果农的释迦能直接运到大陆超市,我表妹在台南种莲雾,那两年收入翻了快一倍,逢年过节总给我寄特产。 长文里藏着个容易被忽略的点,马英九特意重提李光耀的启发。 他说李光耀生前跟他聊过,“两岸问题不能靠外人插手,自己的事得自己谈”,还肯定 “九二共识是和平唯一解方”。 这话不是随便说的,李光耀当年确实在两岸之间做了不少沟通工作,新加坡能成为会面地点,也离不开他的协调。 现在重提这段,等于在暗示当下某些 “找外人站台” 的做法行不通,潜台词够明显了。 对比当年的热闹,现在的情况确实让人唏嘘。 直飞航线砍了一半多,表妹的莲雾运到大陆得绕远路,成本涨了不少,去年她跟我说考虑改种别的。 更可惜的是那些交流项目,以前两岸学生互访很常见,我认识的台湾教授每年都带学生来大陆看故宫,现在只能线上开研讨会,屏幕里聊得再热乎,也不如实地走一趟有感觉。 马英九在文章里没明说这些落差,但字里行间全是惋惜。 有意思的是各方的反应反差。 国民党这边很快呼应,说 “愿意随时坐下来谈”,还翻出当年会面的老照片。 民进党那边就耐人寻味了,先是沉默了大半天,后来发言人出来含糊其辞,说 “不搞政治秀”,却没敢直接否定对话的必要性。 这态度跟民间完全相反,网上台湾网友的留言里,“想恢复直飞”“盼两岸旅游重启” 的声音占了大半,还有人晒出当年两岸交流的老车票,说 “别让回忆只剩照片”。 马英九敢在这个时间点发声,其实是摸准了民心。 这几年两岸民间的需求一直很实在,台湾的小吃店主盼游客回来,大陆的台商想更方便地探亲,这些都不是喊口号能解决的。 就像我家楼下的台湾饭团店老板,前阵子跟我念叨,以前常有台湾老乡来吃早餐,现在见不着几个,“要是能恢复自由行,生意肯定能好起来”。 这些普通人的期盼,才是对话最该回应的需求。 有人说这是 “炒冷饭”,我倒觉得是 “及时雨”。 现在外界总拿两岸话题做文章,一会儿说这说那,搞得人心惶惶。 马英九用亲身经历说清楚一件事:两岸坐下来谈,才能解决真问题。 当年会面后,不光经贸好了,连渔民的渔业纠纷都少了很多,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比任何口水战都有说服力。 国际上看这事也挺有味道。 那些总想来插一脚的势力,最怕的就是两岸自己谈拢。 马英九特意强调 “不能假手外国”,等于直接点破了某些人的心思。 大国博弈归博弈,老百姓过日子才是正经事,谁也不想因为旁人挑唆就断了亲情和生意,这道理放哪儿都一样。 两岸的事儿,从来不是靠喊口号能推进的,得像当年新加坡会面那样,拿出诚意坐下来聊。 马英九的长文与其说是呼吁,不如说是提醒 —— 别忘了解决问题的钥匙一直就在自己手里。 那些吵来吵去的声音,在民生需求面前其实很苍白。 人与人之间讲究以心换心,两岸之间也是这个理儿。 有共同的根,有实实在在的需求,坐下来谈总比站着吵强。 那些曾经的交流成果,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应该是能延续下去的日常。 毕竟不管走多远,亲人之间的路不该越走越窄。 信息来源: 凤凰网——2025-11-7马英九飞抵新加坡

0 阅读:35
洞察观史

洞察观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