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谈妥后,赢家不确定是谁,但输家有四位。 中美在釜山悄悄握了手。 跟过去几

洞察观史 2025-11-07 20:06:29

中美谈妥后,赢家不确定是谁,但输家有四位。 中美在釜山悄悄握了手。 跟过去几年动不动就互相加税、封杀的火药味比起来,这次握手算得上是“消停”了。 中美在釜山那回握手,看着低调其实藏着大动静。 没有大阵仗的发布会,就会后双方简短通稿,却把过去几年剑拔弩张的气氛给摁了下去。 最实在的变化是美国那边的动作 —— 芬太尼相关产品的关税直接砍了一半,从 20% 降到 10%,之前闹得凶的 “301 调查” 和 “50% 穿透原则” 也官宣延后一年执行。 这可不是随便做做样子,《纽约时报》都直白写着 “美国在贸易战中退了步”,可见这次握手真不是空架子。 我认识个做跨境贸易的朋友,前两年愁得头发都白了。 他主要做电子元件出口,美国加税那阵,订单直接掉了三分之一,仓库里堆着货发不出去,天天跟我吐槽 “这生意没法做”。 握手消息出来那天,他特意给我发消息,说美国客户主动来问能不能重启合作,语气都比以前客气。 这细节能说明问题,真金白银的利益面前,谁也不想一直耗着。 但这 “消停” 最坑的是四类角色,等于直接断了他们的 “财路” 或者 “算盘”。 最尴尬的得算欧盟。 中美握手的同时,大西洋那头的中欧会议开成了冷场大会,啥成果没有,连个联合声明都没发出来。 之前欧盟里不少政客跟着美国喊要 “制衡”,结果美国转头就给中国让步,把他们晾在了半空。 德国汽车业早急得跳脚,缺芯片缺得厉害,原本盼着美国的出口管制能卡中国脖子,结果穿透规则一延后,荷兰那边的芯片设备出口松了口,欧盟自己的企业反倒没捞着好处。 2025 年第三季度欧盟 GDP 占全球比重跌到 14.55%,创了十年新低,这时候被美国摆一道,滋味肯定不好受。 印度更是把 “左右逢源” 玩成了 “左右挨打”。 之前上合峰会还装模作样跟各方示好,转头就跟美国承诺不买俄罗斯能源,本以为能换点关税豁免的好处。 没想到中美一握手,美国压根没把它当回事,高达 50% 的关税纹丝不动。 外资可不傻,这几个月从印度流出 170 亿美元,新投资跌了 90% 还多。 莫迪现在估计肠子都悔青了,想抱大腿没抱稳,反而把自己的经济底子折腾得够呛。 荷兰这回是实打实被坑了。 美国之前鼓动它搞芯片设备限制,还撺掇着侵吞安世半导体的资产,荷兰政客跟着摇旗呐喊,以为能跟着美国分杯羹。 结果美国一句 “穿透规则延后一年”,等于直接把荷兰卖了。 安世半导体的事儿黄了不说,自家的芯片设备企业还得眼睁睁看着中国市场被别人抢。 这操作跟打麻将中途换搭档差不多,荷兰成了那个被扔在桌上的 “废牌”。 美国国内的鹰派势力更惨,等于被自己人摆了一道。 之前天天喊着 “强硬到底”,推动加税、搞封杀,结果特朗普为了国内议程,直接踩了刹车。 他们推动的关税政策现在面临司法挑战,民主党还在纽约选出个 “社会主义者” 市长,处处跟他们对着干。 之前吹的 “极限施压能赢” 的牛皮破了,以后再想推动极端政策,底气肯定没那么足了。 有人说中美这是 “共赢”,我倒觉得更像 “阶段性休战”。 双方都需要时间搞自己的事,美国要应付国内的党争和经济问题,咱们则要集中精力攻芯片这些 “卡脖子” 技术,“十五五” 规划里 “科技” 提了 46 次,这决心明摆着。 所谓的 “握手”,不过是给下一轮较量攒力气。 你有没有发现,国际上的事儿跟邻里相处特像。 总想着挑拨别人打架从中渔利的,最后往往自己落不着好。 欧盟、印度这些角色,要么跟着别人起哄,要么想两边占便宜,没搞明白合作才是真出路。 就像我家楼下的小卖部,之前总想着挤兑隔壁超市,结果两边都没生意,后来一起搞促销,反而人气更旺了。 中美缓和不是结束,是新的开始。 那些靠对抗吃饭的势力被淘汰,其实是件好事,能让更多人看清,靠打压别人换不来好处,踏踏实实搞合作才是正道。 美国这次让步也证明,硬来没用,坐在谈判桌前解决问题才是唯一选项。 大国博弈里,最不缺的就是想捡便宜的 “投机者”,但最靠谱的永远是自身的实力。 欧盟要是早点搞战略独立,也不至于被美国当棋子;印度要是踏实搞经济,也不会被外资抛弃。 这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国家如此,个人也一样,与其靠依附别人,不如自己练硬本事。 信息来源: 人民网——2025年10月30日《中美元首釜山会晤备受瞩目》 新华财经——2025年10月30日《新华财经晚报:美方将取消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10%所谓“芬太尼关税”》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洞察观史

洞察观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