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晚安请签收 句丛撷英,摘记悟道。五年归国路,一生赤子情。2025年是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回国70周年,今天,让我们走进《为祖国的崛起乘风破浪(书里书外)——》(《人民日报》2025年11月7日第20版),看钱学森先生在时代的转机中跨越山海的归途。】 1950 年的美国洛杉矶帕萨迪纳,“恐赤” 的阴云压得小城喘不过气。彼时的钱学森还在为喷气推进中心忙碌,可联邦调查局的敲门声,像一盆冷水浇醒了他:原来异国的实验室再先进,也留不住一颗想回家的心。吊销涉密许可证、禁止离美命令、特米诺岛的铁窗…… 一道道关卡挡在面前,可他眼里的光从没暗过。 1.5 万美元保释金,在当时够一个教授挣三四年,正当大家为这笔钱犯难时,学生家属悄悄用债券垫付,还不愿留下姓名。后来钱学森笑着说 “为自己的不菲身价骄傲”,那调侃里哪是炫耀,分明是困境里仍揣着的豁达,是知道有人懂他归国决心的温暖。 听证会的房间里,检察官的质问像尖刀:“你忠于谁?” 钱学森挺直脊背,声音不大却字字千钧:“我忠于四亿五千万同胞!” 当被追问中美开战站哪方,他毫不退让:“我要为中国人民的利益做决定!” 哪怕后来被 “驱逐却暂缓”,他也没把日子过成将就 —— 躲进书房钻研工程控制论,写出的书至今仍是专业圣经,面对媒体采访更斩钉截铁:“我是中国科学家!” 1955 年 9 月 17 日,洛杉矶码头的 “克利夫兰总统号” 邮轮,载着他穿越茫茫大洋。这趟跨越山海的归途,钱学森以赤子之心为帆,以执着坚守为桨,终于抵达故土。当北京的风拂过脸颊,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猎猎作响,他那句 “我终于回来了”,里面积攒了五年的思念与坚守,听得人鼻尖发酸。 从此,他把一身学识揉进祖国的山河,从两弹一星到科技发展,每一步都走得坚定。70 年过去,再读起这段故事,依然会被那份 “归国即归心” 的执着打动。原来真正的信仰从不怕时光,就像钱学森的赤子情,哪怕隔了山海与岁月,依旧能暖得人心发烫,提醒我们:心有所向,便无惧路长。 ✨祝福明天 品读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