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不住了 近期, 荷兰官员,以收紧光刻机出口管制的强硬姿态,对冲中方稀土管控,虽未直接放出“停止稀土供应就反制”的狠话,但这种刻意对抗的立场已十分明确。 中国对此并不畏惧——在稀土产业链中,中国的核心优势绝非简单的资源供应,而是难以替代的技术与产业壁垒。 稀土本身并非稀缺资源,关键在于提炼加工的技术门槛。 中国掌控着全球90%的稀土精炼产能,凭借“串级萃取法”等核心技术,能实现99.99%以上的高纯度提纯,且构建了从开采到深加工的完整产业生态。 欧美企业若想绕开中国重建供应链,至少需要5-8年时间,短期内根本无法实现替代。 更关键的是,荷兰光刻机巨头ASML与中国市场和稀土供应链深度绑定:其生产的光刻机单台需10公斤以上中国稀土制造磁体,镜头抛光也离不开中国高纯度铈基材料,而ASML的稀土库存仅能支撑8周生产;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市场订单占ASML销售额的42%,是其核心营收来源。 值得注意的是,欧盟已通过沟通确认中方稀土管控暂停措施适用于欧盟,而荷兰仍选择升级技术管制,本质是用企业利益换取政治默契。 中方虽收紧稀土政策,但始终为对话合作留有余地,荷兰若坚持硬碰硬,最终只会让自身核心产业付出惨痛代价——毕竟在深度绑定的全球产业链中,“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博弈注定难以如愿。 荷兰一边收紧光刻机出口,一边想对冲咱们的稀土管控,纯属没看清局势! 咱们的优势根本不是靠稀土资源,而是90%的精炼产能和拿不走的提炼技术,欧美想绕开至少得花5-8年。 ASML更是离不开咱们——单台光刻机要10公斤中国稀土,库存只够撑8周,中国市场还占了它四成多销售额。欧盟都愿意沟通,荷兰偏要硬刚。 现在全球产业链绑得这么紧,“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买卖根本不划算。 荷兰再这么折腾,最后只会让自己的核心产业吃亏,合作才是唯一靠谱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