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衰落始于大量印度人的引入。有人预测,用不了十年,印度裔将成为新加坡的主要群体,而华人或将成为少数,这都怪新加坡领导人的目光短浅。 早年间新加坡的族群结构还算稳定,华人占七成左右,印度裔也就八个百分点上下,是妥妥的第三大族群,可这局面愣是被移民政策给搅乱了。 2005年新加坡和印度签了人才引进协议,敞开大门吸引印度精英,这步棋直接让印度裔比例从不足两成一路涨到了如今的九点二成,增速比整体人口快得多,2023 年新加坡人口增速飙到四点八六,这里面印度移民的贡献可不小。 领导人当时大概觉得印度裔能填补劳动力缺口,却没算到后续的连锁反应。新加坡本来就靠华人的凝聚力和经商传统撑着,结果移民政策一个劲往印度裔倾斜,2011年还把投资移民门槛降到两百五十万新币,不少印度商人借着这个口子涌进来,像主营地产的Raj Kumar父子这类富豪都成了新贵,华人在经济领域的话语权慢慢被稀释。 更麻烦的是社会层面的隐患,这可不是单纯的人口数字变化。2013年小印度那场骚乱就是明证,四百名印度裔劳工因为同伴被巴士撞倒,直接打砸烧毁车辆,造成数十人受伤,这可是新加坡四十年没见过的乱子。说到底还是移民政策埋下的雷,大量印度劳工从事建筑等低端工作,薪水比本地人低不少,地铁公司甚至按国籍给司机开工资,歧视和待遇差距攒久了,一点火星就炸了锅。 领导人只想着用廉价劳动力搞建设,却没解决融合问题,小印度街区现在还是自成一派,纱丽店、海娜手绘店扎堆,兴都教徒大宝森节光着身子扎银针游行,文化上跟华人社区隔着层墙,所谓的多元社会根本没拧成一股绳。 更关键的是印度裔的扩张速度已经影响到核心领域,从硅谷的情况就能照见新加坡的未来,印度裔占硅谷工程师三分之一,CEO数量比华人和日本人加起来还多,这种精英抱团的特性在新加坡一样显现。金融、AI这些高薪行业里印度裔越来越多,连前副总理尚达曼都是印度裔,政坛和经济圈的话语权此消彼长。 反观华人,生育率上不去,移民政策又不倾斜,现在占比虽还七成,但架不住印度裔每年的增速,有人算过,按这个势头十年内逆转不是没可能。 领导人当初只盯着短期利益,觉得引入印度裔能平衡族群矛盾,却忘了华人是国家的根基。2013 年骚乱后才急着缩紧移民,搞住房教育特权区别,可早干嘛去了?这种亡羊补牢的操作反而加剧了族群对立,印度裔聚居区和华人社区的隔阂越来越深,经济上被精英印度裔分走蛋糕,社会上被底层移民拖出矛盾,所谓的衰落迹象,其实早就写在这些年的人口数据和社会事件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