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驻华大使伯恩斯近期在公开活动中多次“警告”美国,称中国的科技、军事和经济实

恰似江楼月 2025-11-09 00:11:33

美国前驻华大使伯恩斯近期在公开活动中多次“警告”美国,称中国的科技、军事和经济实力远超美方想象,不能再被低估。他列举中国高铁的高效、STEM领域学生占比的优势,驳斥“解放军因久未作战而实力不足”的观点。 说起美国前驻华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这家伙最近几个月在各种场合上频频发声,直戳美国对中国的认知盲区。伯恩斯不是什么新面孔,他从1980年入行国务院,干了四十多年外交,驻过希腊、北约总部,还在2021到2025年这四年多头把美国驻北京大使馆管得风生水起。卸任后他回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教书,但嘴巴没闲着。2025年9月到10月,他接连在哈佛的讲座、华盛顿智库的圆桌和媒体访谈里,点名美国低估了中国在科技、军队和经济上的硬实力。这话听着耳熟,但伯恩斯讲得有板有眼,全是基于他亲身在北京的观察,不是空谈。 先说中国高铁,这事儿伯恩斯提了好几回。他直言,美国人总觉得自己基础设施牛,但中国的高铁网已经铺开四万多公里,准点率稳在95%以上。举个例子,从北京到上海,坐上G字头列车,四个半小时就到,沿途货运物流也跟得上节奏。这不光是拉近了城市距离,还直接拽动了经济链条。伯恩斯说,美国东海岸的铁路系统还在为延误头疼,中国这边已经把高铁当成日常通勤工具了。想想看,中国高铁出口到印尼、泰国这些地方,美国的基建项目却常常卡在国会预算上动弹不得。这差距不是一天两天攒起来的,而是中国一步步砸钱砸技术堆出来的结果。伯恩斯的意思很清楚,美国要是再不补课,经济竞争力就得吃亏。 再聊STEM领域,这块儿伯恩斯的数据拿得准准的。中国大学新生里,超过34%选工程或STEM专业,涵盖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这些交叉方向。美国呢?才5.6%。这数字一对比,就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中国每年吐出几百万相关毕业生,直接填补了芯片设计、AI算法和量子计算的岗位。伯恩斯在哈佛演讲时特意提,美国科技巨头里,华裔和印裔高管占了大头,比如硅谷的那些CEO,很多人就是从中国或印度背景走出来的。这说明美国本土的人才管道漏风了,创新链条上靠进口人才续命。长远看,这不稳当。中国不光学生多,还在职业教育上发力,技校和大学联动,培养出一批能上手干活的工程师。美国教育体系更偏文科和商科,STEM投资虽有,但分配散,成果转化慢。伯恩斯警告,这么下去,美国在下一轮科技竞赛里就得落后。 军事这块儿,伯恩斯的话最扎心。他直接怼了那种老掉牙的说法: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回打仗是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所以实力不足。伯恩斯说,这完全是误判。他在北京期间,亲眼看过几次阅兵和演习,PLA的装备现代化程度高得惊人。导弹系统、舰艇编队、无人机群,这些东西不是摆设,而是通过高强度训练和巨额预算磨出来的。2025年10月的香山论坛上,中国国防部长董军也强调,PLA是和平力量,越强越能稳住地区局势,避免冲突升级。伯恩斯认可这点,他觉得美国低估了PLA的实战准备和技术整合能力。比方说,南海的联合巡航,PLA的雷达和通信系统响应快,覆盖广,这不是光靠纸面数据能比的。美国海军虽有航母群优势,但补给线长,维护成本高。伯恩斯点出,美国部分政客还沉迷“中国威胁论”的情绪化叙事,没看到对手的实际进步。这在国际军事事件上特别危险,比如台海局势,美国情报评估得更准才行。 经济实力上,伯恩斯讲得接地气。中国GDP稳居世界第二,制造业占全球30%,电动车、太阳能板这些领域已经甩开美国一大截。伯恩斯说,美国人总觉得中国经济有泡沫,但事实是,他们的产业链完整,从原材料到成品一气呵成。稀土出口管制就是例子,中国控制了全球80%的供应,美国到现在还得求着盟友帮忙建替代链。伯恩斯在LinkedIn上发帖时,特意提了美国科技公司对中国的依赖,比如苹果的组装线移不走,因为成本和效率跟不上。这不光是贸易逆差问题,更是战略自主性的缺失。中国经济韧性强,疫情后恢复快,2025年上半年增长率又超预期。美国呢?通胀纠缠,供应链断裂,伯恩斯觉得这是自找的。 伯恩斯最戳痛点的,是中国领导层的战略眼光。他直说,美国政界短期主义太重,四年一换届,政策摇摆不定。中国共产党能定下十年、二十年的大盘子,执行力强得像钟表。比如,外交部长连续35年首访非洲,这不是巧合,而是深耕“一带一路”的长线布局。美国在非洲的投资少,影响力弱,2025年中美非洲峰会对比就出来了。中国建路修桥,美国多是援助项目。伯恩斯在哈佛的诺伊豪瑟纪念讲座上讲,这让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站稳脚跟,美国再想追,得从头补课。他还批评特朗普政府时期的外交裁员,驻华人员从1100人砍到700人,情报和文化交流直接瘫痪。拜登接手后虽稳了点,但民间往来还是少,中美学生签证发放量2024年才回升到疫情前一半。伯恩斯呼吁,赶紧恢复交流,培养懂中国的下一代人才,不然美国外交就成聋子的耳朵。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恰似江楼月

恰似江楼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