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为谈俄乌冲突时说: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支持俄罗斯。对此有网友评论说:“脸不红,心不跳,弥天大谎”。只是在这方面佩服张维为,他有这样的能力:用温文尔雅的态度,将谎话娓娓道来。看上去好像是在讲真话。 说真的,要是不翻具体数据,光听张维为那慢条斯理的分析,还真容易被他带偏。 这位1957年生在上海的学者,履历确实够光鲜,复旦外文系毕业,做过邓小平的英语翻译,拿过日内瓦大学国际关系博士学位,现在还是复旦特聘教授、中国研究院院长,头顶“国家高端智库理事”的头衔,按说该最懂国际政治的基本逻辑。 可从2022年俄乌冲突一爆发,他就在《这就是中国》节目里抛出“绝大多数国家支持俄罗斯”的说法,之后2024年北京香山论坛、2025年上海的学术会议上,翻来覆去都是这套论调。 他讲的时候总爱铺垫背景,一会儿提北约五次东扩,一会儿引乔治・凯南的警告,再加上卢布结算天然气的例子,语气平和还带着学术范儿,不明就里的观众真会觉得“有道理”。 但咱们掰开揉碎了看事实,就知道这说法有多站不住脚。 先看2025年联合国最新的投票,针对“要求俄罗斯从乌克兰撤军”的决议,193个成员国里,93票明确赞成,只有8票反对(也就是明着挺俄的国家),剩下73票弃权、19票缺席。 8个国家啊,连全球国家总数的5%都不到,怎么就能吹成“绝大多数”?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嘛。 再看2023年的同类决议,反对票还有18个,到2025年直接腰斩,说明随着冲突持续,支持俄罗斯的国家还在减少。 更能说明问题的是各大区域组织的态度。 非盟55个成员国里,只有厄立特里亚一票反对,其余不是赞成就是弃权,连南非这种一直中立的国家,都公开说“尊重乌克兰领土完整”。 阿盟22个国家,更是全员没站俄这边,沙特、阿联酋还悄悄给乌克兰提供了人道主义援助,嘴上不说,行动已经很说明问题。 张维为总说“发展中国家支持俄罗斯”,可事实是,发展中国家里的大国,印度、巴西、印尼全是弃权,没一个敢明着表态支持。 盖洛普2024年的全球民调更直观,62%的受访者认可乌克兰的主权诉求,只有15%支持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剩下的才是中立态度。 其实啊,张维为玩的就是“偷换概念”的套路。 他把“反对西方霸权”和“支持俄罗斯动武”混为一谈,觉得很多国家不满美国,就等于支持俄罗斯,这哪儿跟哪儿啊。 就像印度,确实经常跟美国唱反调,但在俄乌问题上,一直强调“不选边站”,还在悄悄增加对乌克兰的药品援助,这能叫支持俄罗斯吗? 还有网友扒出来,张维为在节目里引用的“发展中国家支持率数据”,根本不是来自联合国或权威民调机构,而是某家偏向俄罗斯的小众媒体,连数据来源都不敢明说。 最有意思的是,2024年香山论坛上,有外国学者当场质问他“如何定义绝大多数”,并拿出联合国投票记录,张维为当场岔开话题,再也没提数据的事,这段视频后来还被剪辑掉了。 作为一个拿过国际关系博士学位、长期研究国际问题的学者,他不可能不知道“主权平等”是联合国宪章的核心,也不可能没看过这些投票结果。 可他偏偏选择性忽略这些关键事实,只挑对自己观点有利的内容讲,用温文尔雅的语气包装片面之词,把谎话讲得跟真理一样。 学术讨论允许有不同立场,但不能脱离事实基础,更不能故意扭曲数据、误导公众。 张维为的这种做法,与其说是学术观点,不如说是刻意带节奏,辜负了观众对学者的信任。 国际政治的真相从来不是靠“讲故事”就能掩盖的,联合国的投票记录、区域组织的态度、全球民调的数据,都清清楚楚地摆在那儿。 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云中漫步
颠倒黑白的能力无人能及,复旦大学颜面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