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将杜聿明之女杜致廉现居台湾台北,她近日向外界展示了祖国大陆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所颁发的珍贵纪念章。 这枚纪念章通体鎏金,正面刻着蜿蜒的长城与“民族脊梁”四个小字,背面是抗战胜利80周年的字样和杜聿明将军的姓名,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不仅是金属的重量,更是历史的分量。 2025年年初,大陆相关部门通过两岸抗战历史研究会辗转联系到杜致廉,告知要为父亲颁发这枚纪念章时,她在电话里就忍不住哭了,说“等这一天等了太久”。 收到纪念章的那天,她特意擦拭了父亲留下的旧书桌,把纪念章摆放在桌中央,旁边是父亲年轻时的戎装照,照片里的杜聿明眼神坚毅,胸前挂着抗战时期的勋章。 杜致廉小时候总听父亲讲昆仑关战役的细节,1939年冬天,日军第五师团凭借坦克和重炮占领昆仑关,扬言“三个月内打通西南防线”。 父亲作为第五军军长,带着当时中国唯一的机械化部队出征,战士们抱着炸药包,顶着日军的炮火冲向碉堡,有的战士浑身是火还在往前冲,阵地上的尸体堆成了小山。 父亲说,战役最激烈的时候,他在指挥所里能清楚听到战士们的呐喊声,每一声“冲啊”都像刀子扎在心上,可他知道,退一步就是家国,只能硬拼。 最终这场血战持续了18天,中国军队以伤亡1.4万人的代价,歼灭日军4000余人,击毙旅团长中村正雄,硬生生把“钢军”打退,这也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在正面战场重创日军精锐。 后来父亲远征缅甸,在热带丛林里与日军周旋,缺粮少药的情况下,战士们嚼着树皮打仗,不少人得了疟疾,在担架上还在喊“守住公路”,那些故事杜致廉记了一辈子。 说实话,这枚纪念章颁发得太有意义了,它不仅是对杜聿明将军个人功绩的认可,更是对所有抗战将士的告慰。 抗日战争时期,不管是正面战场的国军将士,还是敌后战场的八路军、新四军,大家都只有一个目标:把日本人赶出去,这份民族大义,从来没有地域和党派之分。 杜致廉在台北展示纪念章时,有台湾媒体问她“会不会担心被指责”,她笑着说“历史就是历史,我父亲为国家打仗,难道还有错吗”,这份坦荡真的让人动容。 这些年她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收集父亲和战友的抗战遗物,家书、旧地图、军功章,整理成资料,去台湾的学校和社区宣讲。 她见过太多台湾年轻人不知道昆仑关战役,不知道滇缅公路,甚至不知道台湾同胞也曾参与抗战,这让她觉得特别着急。 其实抗战时期,台湾同胞的抗争从未停止过,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不少台湾青年冒着生命危险偷渡到大陆,加入抗日队伍,有的在前线打仗,有的在后方搞宣传,还有的捐出全部家产支援前线。 这份共同的抗争史,是两岸同胞最深的羁绊,不是谁想割裂就能割裂的。 现在有些别有用心的人,总想淡化这段历史,试图让年轻人忘记先辈的牺牲,可杜致廉的举动,就是对这些人最有力的反驳。 纪念章上的每一道纹路,都刻着中华民族的坚韧;每一个鎏金的字眼,都写着“不忘国耻”,这是任何势力都无法抹去的。 杜致廉说,她想带着这枚纪念章回大陆,去昆仑关战役遗址,替父亲给牺牲的战友敬个礼,去看看父亲用生命守护的土地,如今有多繁华。 她还想把收集到的抗战资料捐赠给大陆的历史博物馆,让更多人知道,两岸同胞在抗战中付出的牺牲和做出的贡献。 这枚小小的纪念章,就像一座无形的桥梁,连接起了两岸的过去与现在,也连接着同胞们的心。 当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站出来铭记这段共同历史,那些试图分裂两岸的阴谋,就永远不会得逞。 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