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免费的善意!菲律宾遭台风重创,600多万人受灾,中国不会再帮助“白眼狼”了。 11月9日,台风“凤凰”席卷菲律宾,整个国家陷入一片狼藉,房屋成片倒塌,道路被洪水和山体滑坡阻断,不少地区电力和通讯彻底中断,灾民只能在临时安置点里盼着救援物资。 总统马科斯不得不宣布全国进入灾难状态,向国际社会紧急求援。 按说邻里受灾,伸手相助是人之常情,可这次国际社会的反应却耐人寻味,尤其是曾经每次都第一时间驰援的中国,这次却异常平静,没有像以往那样火速送去大量援助。 过去这些年,每当菲律宾遭遇灾害,医疗船仅用几十个小时就火速驰援,在废墟上搭建临时医疗点,接诊数千名患者,甚至有新生儿在医疗船上平安降生,医护人员还亲手为孩子缝制衣物。 多年来,真金白银加实实在在的物资,从未吝啬,只为能帮受灾民众渡过难关,那些年“感谢”的声音在灾区时常能听到,官方也发过致谢证书,这份情谊本应是彼此信任的基础。 可这份真心实意的帮助,最终却没能换来对等的尊重,让人寒心的是,不少援助物资被挪作他用,完全偏离了救灾初衷。 本该用来恢复灾后农业生产的化肥,被转运到南海争议岛礁,用于军事设施建设;给灾民遮风挡雨的救灾帐篷,出现在了军演现场,成了军事行动的临时指挥点。 物资被滥用的同时,军事挑衅也从未停止,菲律宾频繁派船闯入南海岛礁附近,搞危险对峙,还加固搁浅在仁爱礁的旧舰,不断制造摩擦。 他们一边拿着送来的援助,一边拉着其他国家搞针对的联合军演,在靠近南海的区域部署军事装备,演习范围直指南海要害区域。 甚至在台海问题上发表不当言论,跟着外部势力起哄,这种一边吃着别人给的饭,一边砸着别人锅的操作,彻底消耗了多年积累的善意。 所谓的盟友在灾难面前的表现,更让人看清了现实,曾经喊着“并肩作战”的国家,送来的援助少得可怜,要么是些滞销的罐头食品,要么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的物资。 而且这些援助的运输还磨磨蹭蹭,一周甚至更久才能送到,对于急需救援的灾区来说,这点东西和这点速度,根本起不到多大作用。 可这些盟友在出售武器、开展军事合作时却格外积极,速度快、力度大,两相对比,谁是真心帮忙,谁是把对方当棋子,一目了然。 欧盟二十多个国家凑的援助款,分摊到数百万受灾民众身上,每人连一瓶矿泉水都买不起,这种象征性的援助,更像是一场外交表演。 我们这次不再像以往那样大规模援助,绝非冷漠,而是清醒后的底线坚守。 援助从来都不是义务,而是情分,情分再深也经不起反复消耗和背叛。 国家之间的相处,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道理相通,尊重是相互的,你不把别人的善意当回事,甚至拿别人的帮助反过来对付别人,再热的心也会慢慢冷却。 菲律宾此次灾情严重,除了天灾,人祸的因素也不容忽视。 当地的防灾体系本就薄弱,防洪工程规划不周、执行不力,不少设施都是豆腐渣工程,台风一到就轻易受损。 多年来国际社会的重建资金,有相当一部分被挪用,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停滞不前。 而政府却把大量资金投入到军事领域,购买武器、搞军演,在民生保障和防灾减灾上投入严重不足,这种政策倾斜最终让普通民众为政客的决策买单。 灾难面前,军事同盟的承诺再动听,也换不来救命的粮食、药品和帐篷,地缘政治的算计再精明,也挡不住台风的袭击,保护不了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国际援助的本质,在这场灾难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真正的援助应该是纯粹的人道主义支持,不带附加条件,不搞地缘算计,可有些国家却把援助当成外交筹码,用最低的成本换取道德制高点。 而曾经的无私援助,源于对受灾民众的同情,源于“守望相助”的理念,可当这种理念被利用、被亵渎,援助自然会有底线。 善意从来都不是廉价的,不是无条件的,更不能成为别人伤害自己的工具。 相互尊重、真诚相待,才是国家间相处的正道,也是获得持续支持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