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信吗?全世界只有我们和日本自己,还执着地叫着“天皇”!如果不是前几天特朗普见

观今言史啊 2025-11-10 17:32:49

你敢信吗?全世界只有我们和日本自己,还执着地叫着“天皇”!如果不是前几天特朗普见日本德仁,大家都没注意到,原来外国媒体对德仁的称呼都是“Japanese king”日本国王。   这称呼上的差异,看着是小事,实则藏着不同国家对日本历史文化的理解鸿沟。   先说说日本为啥非叫“天皇”不可,这称呼可不是随便起的名字。   早在唐朝那会儿,推古天皇就给中国皇帝写国书,第一次对外用上了这个称号,后来天武天皇直接把“天皇”定为制度,算是正式敲定。   这称呼里藏着日本独有的门道,他们认为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后代,是神道教的最高象征,连国家都曾被视作“神国”。   明治维新后,宪法更是把天皇捧成神圣不可侵犯的国家元首,总揽大权,即便二战后天皇成了没实权的国家象征,这称呼还是保留了下来。   毕竟它早成了日本国民心中的文化符号,改了反而像断了历史根脉。   那外国媒体为啥不跟着叫“天皇”呢?核心原因是这词儿在他们的文化里找不到对应。   欧美历史上的君主都叫国王或女王,本质上都是世俗统治者,顶多跟宗教沾点边,从没出现过像日本天皇这样兼具神权象征的角色。   二战后美国改造日本,直接把天皇的“神格”给剥了,让其变成纯粹的国家象征,这跟欧洲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没多大区别。   在外国人眼里,既然都是没实权的国家代表,叫国王更符合他们的认知习惯,没必要特意去理解“天皇”背后那些神神叨叨的历史渊源。   咱们国家一直沿用“天皇”称呼,其实是历史惯性在起作用,从唐朝日本第一次用这个称号跟中国打交道开始,咱们就没改过口。   古代中国对待周边国家的称号向来尊重其传统,只要对方坚持,一般不会刻意更改。   而且近代以来,即便中日关系起起伏伏,在文化符号的表述上还是保留了延续性。   更重要的是,“天皇”这两个字本身是中文词汇,当年日本也是借鉴了中国文化里“天”与“王”的概念才定下此称,咱们用起来自然顺理成章,没必要换成“国王”这种外来视角的表述。   德仁现在的处境也挺能说明问题,他跟古代那些手握实权的天皇完全不一样,日常工作就是出席礼仪活动,比如给新船下水剪彩,或者接见外国使节,连行政命令都签不了。   这种职能定位,确实跟英国国王、荷兰国王没啥本质区别,外国媒体叫他日本国王,从实际职能上看不算错。   但日本民众可不这么想,天皇在他们心里是国家统合的象征,尤其是遇到大地震这类灾难时,天皇的慰问总能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这层情感价值,是“国王”这个称呼承载不了的。   其实这种称呼差异,本质上是不同文化看待历史符号的方式不同。   日本留住“天皇”,是想守住自己独有的历史叙事,毕竟从神话里的神武天皇到现在的德仁,一百多代的传承已经成了民族记忆的一部分。   外国用“国王”,是用自己熟悉的框架去解读陌生的文化符号,图个简单直接,咱们延续旧称,则是兼顾了历史习惯和对他国文化的尊重,不刻意用自己的视角去改造对方的文化符号。   特朗普见面时跟着媒体叫国王,估计也没想那么多,就是觉得这称呼更符合美国对君主的认知。   但在日本官员眼里,心里可能多少有点别扭,只是碍于外交礼仪不会说出来,而咱们看新闻时随口说一句“天皇”,也未必清楚这两个字背后的千年渊源,只是顺口而已。   这小小的称呼,蕴含了历史传承、文化认知和国际交往里的微妙门道,不管叫天皇还是国王,德仁的实际角色没变,但这称呼里的历史重量和文化差异,恐怕再过多少年,也还是会存在下去。   参考资料:澎湃新闻《“天皇”“日本”名号,自古以来就有吗?》

0 阅读:6
观今言史啊

观今言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