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真正担心印度的,不是印度和美国联手,而是印度共产党上台。如果印共真的掌权,我们可能会见证另一个“中国崛起”! 南亚大地,印度政坛风起云涌,一个老对手悄然蛰伏:左翼力量若卷土重来,会不会重演东方巨龙腾飞的传奇? 印度共产党及其分支,在这个多党林立的联邦国家里,一直是推动社会公平的那股劲头。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派)在喀拉拉邦执政多年,那里从上世纪70年代的贫困率高达60%,到现在2025年11月宣布消除极端贫困,这靠的就是土地改革和公共服务投入。教育和医疗覆盖面广,基层组织帮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让人看到社会主义实践的实效。 全国来看,这些左翼党派影响力有限。2024年议会选举,印度人民党拿下240席,印度国民大会党99席,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派)只得4席,印度共产党2席,总共加起来也没超过10席。这说明,在民族主义浪潮下,左翼力量短期内难有大作为。 2025年5月21日,印度安全部队在恰蒂斯加尔邦阿布吉马尔森林地区击毙了印度共产党(毛主义派)总书记南巴拉·凯沙瓦·拉奥,外加26名成员。这次事件重创了该派别的武装网络,该组织本就局限于中部贫困山区,主张农村革命,但脱离主流社会,难获广泛认可。 9月21日至25日,印度共产党在昌迪加尔召开第二十五次代表大会,讨论反垄断和农民权益议题。这次会议虽强调理论更新,但党派整体席位仍旧边缘化。印度联邦制下,中央和地方权力分散,左翼就算在局部执政,也难全国一盘棋。 说起中国对印度的关切,大家常提印美军事合作,那确实是地区安全的直接压力。但更深层看,如果印度共产党掌权,那种社会主义导向的发展模式,会不会让印度走上另一条崛起路?这不是空想,而是基于两国早期共同点。 印度共产党纲领里,土地再分配、国有企业主导、社会保障体系,这些跟中国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有相似之处。掌权后,他们可能从喀拉拉模式扩展,推行全国土地改革,调查地主占有耕地,推动国有化改造纺织和制药行业,注入公共投资拉动工业。 经济上,印度人口红利大,劳动力成本低,有潜力接棒“世界工厂”。但基础设施弱、教育水平不高、贫富差距拉大,这些瓶颈摆在那。2025年印度人均GDP约2800美元,不到中国六分之一,就算左翼上台,也得花几十年补课。 中印贸易2024-2025年达1277亿美元,中国出口机电和化工品帮印度制造业升级,印度铁矿和农产品回流中国。这种互补结构下,印共掌权或加深合作,共同理念能促成更多交流,比如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建联合项目。 现实中,印度人民党政府的本土主义政策,和与美国的防务协作,才是中国利益的紧迫考验。这些动向影响周边稳定,得靠上合组织等多边机制化解。 长远说,中国欢迎印度自主发展,社会主义道路有共通之处,能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印度左翼力量虽弱,但其社会公平追求值得肯定。把眼光放远,推动互利共赢,才是正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