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外长近日在稀土议题上与中国爆发激烈交锋,一句“德国稀土用在哪不关中国的事”说

麦子漫说细雨微斜 2025-11-11 18:44:06

德国外长近日在稀土议题上与中国爆发激烈交锋,一句“德国稀土用在哪不关中国的事”说得强硬十足,却硬生生忽略了一个扎心事实:德国85%的稀土永磁体都依赖中国供应,而在重稀土精炼这一核心环节,德国乃至整个欧洲都至今未能掌握成熟技术,根本无力实现自给自足。 这份依赖绝非抽象的数字,而是渗透在德国工业的毛细血管里。当汉堡港的工人忙着卸载来自中国的上千吨镨钕合金时,宝马、大众的电动车生产线正眼巴巴等着这批“救命物资”——一台纯电动乘用车的驱动电机,就得消耗1到2公斤稀土永磁材料,而德国车企的库存仅够维持45天生产。不止汽车业,德国的风电设备、医疗核磁共振仪、芯片检测设备,甚至部分军工组件,都离不开稀土永磁体的支撑。就像我们手上的智能手机振动马达、医院里的高清诊断仪器,背后都有稀土的影子,德国工业能稳坐欧洲经济火车头,某种程度上正是踩在中国制造的稀土“基石”上。 德国敢如此“硬气”,或许是没看清稀土产业的真实门槛。稀土的珍贵从不在储量,而在提炼——17种元素性质酷似多胞胎,要精准分离堪比“在混沌中分拣星辰”。中国靠徐光宪院士开创的串级萃取技术,能把稀土纯度做到99.9999%,而德国至今连最基础的镨钕分离技术都未掌握,即便在非洲找到矿源,也得运到中国加工才能使用。他们也曾尝试研发“无稀土永磁体”,实验室里的进展终究抵不过现实:新材料成本是传统稀土材料的三倍,规模化生产根本不具备商业可行性,最后还是得回头依赖中国供应链。 更讽刺的是德国的“双重标准”:一边靠着中国稀土维持产业运转,一边却频频给中德合作设障。就在汉堡港卸载稀土的两天后,德国经济部突然叫停中企收购多特蒙德Elmos芯片厂,理由是“关乎国家安全”,可这家工厂70%的检测设备都依赖中国供应的稀土永磁材料。这种“既要又要”的操作,就像食客一边狼吞虎咽店家的招牌菜,一边指责店家不该过问自己怎么吃,既不合逻辑,也失了风度。欧盟虽出台《关键原材料法案》,要求2030年将单一国家依赖度降至65%以下,但面对全球90%的稀土加工产能都在中国的现实,这份“去依赖”计划更像纸上谈兵。 中国加强稀土出口管制,从来不是“卡脖子”,而是国际通行的负责任做法。稀土具有军民两用属性,部分境外势力曾通过走私等隐蔽手段,将中国稀土转用于敏感领域,威胁国家安全 。中国的管制措施,本质是给稀土供应链装“安全阀”,既防范风险,也保障合规企业的正常贸易,对紧急医疗等人道主义用途还会豁免许可。这不是限制合作,而是倒逼全球产业链建立更透明、合规的规则。 德国外长的强硬表态,终究掩盖不了产业根基的脆弱。稀土作为“工业维生素”,从来不是单纯的商品,而是全球产业链深度融合的见证。想享受供应链红利,却不愿遵守基本的合作逻辑,这样的矛盾注定难以持续。在全球化时代,没有谁能孤立发展,尊重供应链的关联性、尊重供应国的合理关切,才是共赢之道。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87

评论列表

123

123

2
2025-11-12 07:05

德国自已去生产稀土提纯,我国的稀土多就是不卖给美西方

麦子漫说细雨微斜

麦子漫说细雨微斜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