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院消息! 2025年11月11日,美国国务院终于承认,持续40天的政府停摆直接卡住了对乌克兰的武器输送,这笔超过50亿美元的军火包括乌军前线急等着救命的“海马斯”火箭炮和“阿姆拉姆”导弹,就因为国务院负责通报军售的部门只剩下四分之一的人还在硬撑,文件积压得像座山。(据央视新闻报道) 这堆积压的文件每一页都关联着前线局势,海马斯火箭炮能精准打击敌方纵深的弹药库和交通枢纽,阿姆拉姆导弹搭配F-16战机曾击落过俄军战机,都是乌军刚需装备。可负责审批的人手严重不足,流程卡壳让这些武器只能躺在仓库里,前线士兵盼援的心情硬生生被拖凉。 这事的根源还是美国两党闹僵了。为了预算分配和政策主张,两党在参议院13次否决拨款法案,从10月1日停摆到11月9日才结束。政客们忙着博弈,完全没顾及乌克兰前线的迫切需求,所谓的盟友支持,在党派利益面前变得可有可无。 这50亿美元军火对乌军的意义不言而喻。此前海马斯已帮乌军摧毁过350多个俄军高价值目标,阿姆拉姆导弹则提升了乌军空战能力。现在断供意味着乌军的火力优势会减弱,原本能守住的防线,可能因为缺装备陷入被动,之前的作战成果也面临风险。 更让人唏嘘的是,美国自己的民生都被停摆搅得一团糟。约75万名联邦工作人员被迫无薪休假,数十万人无偿上班,有人得靠食品银行度日,超2万架次航班延误。连本国民众的基本生活都顾不好,远在海外的军援自然成了牺牲品。 美国对乌援助本就带着利益考量,截至2024年底对乌军援总额已超660亿美元,不少资金流入了美国军工企业口袋。这次停摆断供,急的不只是乌克兰,还有雷神、通用动力这些军火商,生产线排到12月,不批款就可能面临停工。 欧洲盟友想补位也力不从心。欧盟曾承诺一年内向乌提供100万发炮弹,可实际只能完成52%左右,约52.4万发。欧洲的产能瓶颈短期内突破不了,想靠他们填补美国留下的缺口,难度实在太大。 这场停摆也暴露了美国盟友体系的脆弱。之前有过抛弃盟友的先例,现在又因内部矛盾耽误军援,其他跟着美国的国家看在眼里,心里难免会打鼓,以后还能放心依赖这份支持吗? 经济上的损失也很直观,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测算,停摆每周给美国造成约70亿美元损失,40天累计超400亿美元,其中140亿美元再也无法挽回。更严重的是,通胀、就业等关键经济数据都没法按时发布,给市场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乌克兰现在处境很被动,军事装备和财政都高度依赖西方。泽连斯基多次呼吁武器援助,可美国这边因为内部问题迟迟无法兑现,乌军的弹药库存已临近红线,后续作战压力陡增。 美国国务院直到停摆40天后才承认问题,这种拖延背后,是对盟友需求的漠视,也是自身治理乱象的体现。这场政治闹剧最终让远在前线的乌军买单,实在让人难以认同。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