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战略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中国继续在俄乌冲突中保持中立,俄罗斯可能要“

念薇评娱乐八卦 2025-11-12 11:18:09

俄罗斯战略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中国继续在俄乌冲突中保持中立,俄罗斯可能要“重新考虑方向”,这不就是变相在说“中国不够意思”吗? 可真要细琢磨琢磨里面的门道,就会发现这话说得更像一场刻意的表态,看着凶巴巴的,实则底气虚得很。 要搞明白这底气在哪儿,首先得看俄罗斯最核心的经济支柱——能源出口。谁都知道,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对俄罗斯搞起了能源制裁,俄罗斯的油气出口只能往亚洲转,而能稳稳接住这么大份额的,放眼全球也就只有中国。 可能有人会说,印度不是也买了不少俄罗斯原油吗?甚至有数据说印度已经是俄罗斯原油最大进口国了。可这事儿得看实在的分量,2024年底俄印签的那个所谓“最大原油供应协议”,每年交易额也就130亿美元左右,而且还是基于市场价格每年重新谈,说白了就是印度随时可能压价。 再看咱们中国,海关总署刚公布的2025年1到10月数据,光从俄罗斯进口就花了1011.75亿美元,这里面绝大部分都是原油、天然气这些能源产品,占了俄罗斯能源出口的半壁江山还多。 更关键的是中国买俄罗斯能源从来不是印度那种“趁火打劫”式的压价,反而还帮着修输油输气管道,搞长期稳定供应。再说中俄近期的合作势头,更能看出这种“重新考虑方向”的说法有多站不住脚。 就在上个月,俄总理米舒斯京刚带着代表团访华,一下就签了8份合作文件,涉及核能、基建这些实打实的关键领域。要知道,中俄总理定期会晤都延续三十年了,从来没断过档,米舒斯京自己在会见的时候都亲口说,中俄关系正处于历史最高水平。 前脚刚敲定一堆长期合作的大单子,后脚就有专家跳出来说要“换方向”,这戏演得未免也太刻意了点。就拿核能合作来说,中俄合作的田湾核电站、徐大堡核电站都是深耕多年的项目,涉及的技术转让、设备供应全是长期绑定,不是说换就能换的。 还有西伯利亚铁路升级这种基建项目,投资大、周期长,要是真要“重新考虑方向”,这些已经启动的项目怎么办?光是违约金就得让俄罗斯肉疼好久。 中国的中立从来不是没立场的“和稀泥”,看看联合国的投票记录就知道,每次涉及俄乌冲突的决议,中国都投弃权票。这态度很明确:既不赞成战争本身,不替任何一方背书,也反对西方搞的单边制裁,不跟着落井下石。 这种不偏不倚的态度,被西方媒体私下称为“全球稳定之锚”,不是没道理的。要知道,现在全球经济本来就不景气,要是连中国都选边站,那国际供应链、能源市场只会更乱,到时候俄罗斯的日子只会更难过。中国这种清醒的战略定力,看似没站在俄罗斯一边,实则是在保护双方的核心利益。 再往深了想,俄罗斯专家这声抱怨,更像是说给国内听的“政治正确”。前线战事胶着,国内民众的情绪需要有个出口,拿“中国中立”说事儿,既能显得自己在为国家争取更多支持,又能转移一部分内部压力。 毕竟对于俄罗斯来说,前线的压力确实大,需要更多的外部支持,但这种支持不是靠“施压”能得来的。中国向来不吃这一套,中俄合作的基础是平等互利,不是谁依附谁。 还有个细节很能说明问题,西方一直想拉拢印度、土耳其替代中国在俄罗斯贸易中的地位,但从来没成功过。就说印度,虽然买俄罗斯原油多,但它同时也在大量进口美国的武器装备,跟西方的关系暧昧得很,根本不可能像中国这样跟俄罗斯开展全方位的深度合作。 土耳其更是把“投机”玩到了极致,一边买俄罗斯的便宜油气,一边又加入北约体系,这种左右摇摆的角色,怎么可能成为俄罗斯的“新方向”?反观中国,既不跟西方一起制裁俄罗斯,也不逼迫俄罗斯选边站,这种平等尊重的合作态度,才是俄罗斯最需要的。 要是中国真的放弃中立,选边站到俄罗斯一边,对俄罗斯就一定好吗?恐怕未必。西方现在对俄罗斯的制裁已经够狠了,要是再把中国卷进来,西方阵营的制裁只会更统一、更严厉,到时候全球供应链都会受到冲击,俄罗斯的能源出口、中俄的贸易合作都会受影响。 中国保持中立,既能在西方和俄罗斯之间保持沟通渠道,为未来的和谈留可能性,又能稳定中俄合作的基本盘,这才是最符合俄罗斯长远利益的做法。 所以说,俄罗斯专家的那番话听听也就算了,没必要当真。真要“重新考虑方向”,先得找着能替代中国的稳定合作伙伴再说。 毕竟生意是实打实的,情绪归情绪,没人会跟自己的饭碗和长远利益过不去。中国的中立,从来不是不够意思,而是最清醒、最负责任的战略选择,既保护了自己,也保护了和俄罗斯的核心利益。

0 阅读:77

猜你喜欢

念薇评娱乐八卦

念薇评娱乐八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