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从马来西亚大肆进口稀土,这一下吉隆坡真慌了,马来西亚部长火速重申出口禁令,因设备和人员都来自中国! 这些年,日本一直想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毕竟中国占了全球九成以上的精炼产能,成本还只有国外的三分之一。 2025年10月,中国又出台新规,限制更多稀土元素的出口,日本企业立马把目光转向马来西亚的莱纳斯工厂,那是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在马来西亚建的稀土加工基地,专门处理重稀土如镝和铽,这些东西对电动车和风电至关重要。 日本的Sojitz公司就跟莱纳斯签了独家协议,开始进口这些重稀土,目标是覆盖日本国内需求的30%左右。 中国的新管制让日本的供应链压力山大,早年2010年中国一度限制出口,日本就吃过大亏,从那以后就开始到处找替代来源。 马来西亚本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但加工技术落后,莱纳斯工厂的设备大部分是从中国采购的,江西赣州那边运过来的离心机和萃取设备占了大头。 工厂里一半以上的技术人员也是中国工程师,帮着调试和维护生产线。 去年因为中国环保整改,零件供应晚了两个月,莱纳斯产量直接掉三成,本地加工的氧化镝纯度只有92%,比中国产品低4个百分点,成本还高30%。 卖原矿赔钱,卖成品又竞争不过中国货,马来西亚政府一看,这资源不能白白流出去,得留在国内加工才能赚大钱。 投资贸易与工业部长腾库扎夫鲁就火速重申出口禁令,强调只能出口加工过的产品,目的是保护国家资源,推动本地产业链升级。 全球稀土市场本来就高度集中在中国手里,技术领先国外至少20年,从挖矿到精炼的全链条都掌握得死死的。 日本虽然想绕开中国,但发现莱纳斯工厂的运作还是离不开中国设备和技术。 澳大利亚的Mount Weld矿是莱纳斯的主要矿源,矿石运到马来西亚加工后,再出口到日本,但整个过程的瓶颈就在于分离和提纯技术,这些领域中国有专利优势,比如无氨浸出工艺,能把回收率提到95%,废水污染几乎为零。 马来西亚矿产局新划了六个稀土矿区,要求中标企业至少30%的产品加工成下游永磁体或催化剂,环保不达标就收回执照。 这政策一出,关丹港的物流就变了,原计划发往日本横滨的集装箱全停了,转运到霹雳州的新园区,那里建了磁材设备厂,开始做初步氧化物加工,利润能翻1.8倍。 美国本土冶炼厂环保成本高,产业链断层,80%的稀土进口依赖中国。F-35战机每架要用417公斤稀土,特斯拉电机也离不开中国的钕、铁、硼永磁体,这些现实让稀土成了大国博弈的利器。 中马合作成立了绿色稀土冶炼技术工作组,第一批示范线预计2026年一季度在关丹投产,还是得靠中国设备和工程师。 中马在谈稀土加工项目,马来西亚总理说有个1.42亿美元的磁铁厂,能提升稀土产业,但核心技术转移还得看中国意愿。 技术自主权关键,中国通过专利和工艺掌控市场,马来西亚借禁令升级产业,但依赖中国元素明显。日本采购虽增加,但绕不开中国影子。 全球需反思供应链脆弱性,推动多元化,但成本和技术门槛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