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背后的大水鱼,终于被揪出来了!德国查明,扎卢日内大将,竟然是“北溪”真正

地缘历史 2025-11-13 14:46:03

“北溪”背后的大水鱼,终于被揪出来了!德国查明,扎卢日内大将,竟然是“北溪”真正的黑手,曾是泽连斯基最大对手!   2022年9月26日,波罗的海海底三条“北溪”管线几乎同时遭到破坏,瑞典监测站记录到2.3级地震,一时间阴谋论满天飞。   美国、俄罗斯、乌克兰,一个个名字被反复提起,却始终没有一国敢拍胸脯说:“我干的。”   直到2025年11月,德国终于扔出重磅炸弹。   不是“情报显示”,不是“疑似有关”,而是德国检方通过人脸识别技术、通讯追踪和行动链复盘,锁定了一个明确的行动链条,起点,扎卢日内;终点,炸毁“北溪”。   这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军事行动,这是在北约眼皮子底下、在欧洲能源动脉下埋炸药。   扎卢日内赌的,是德国不敢撕破脸,是欧洲会装聋作哑,是美国会继续撑腰。他赌对了一时,却没赌赢到底。   德国媒体的节奏一向谨慎,但《明镜周刊》、《南德意志报》在同一周内连续抛出多篇调查长文,细节之详细令人咋舌。   照片、船只、炸药、通联、GPS轨迹……每一项证据都像钉子,一点点钉进扎卢日内的铁血军装。   他亲自下令,指挥代号“直径行动”,动用的是乌克兰特种部队中的潜水精英。   用的是德国租赁的“仙女座”号游艇,安装的是高爆级奥克托今炸药,目标明确,手法专业,执行冷酷。   这不是意气用事,这是有备而来。   说他是“泽连斯基的对手”,一点不夸张。   2023年起,扎卢日内的民调支持率持续压过泽连斯基,2024年被调离前线、转任驻英大使,表面上是“重用”,实则是排挤。   但他未曾真正被架空,军中对他依旧忠心耿耿。他不只是个将军,更是乌克兰军政体系中的另一个权力中枢。   他有能力调动行动小组,有胆量绕过泽连斯基,有野心赌上整个乌克兰的国际信誉,执行这场险棋。   “北溪”不是战场,却成了战术奇袭的完美试验田。   动机是什么?很简单,切断俄德之间的能源联系,逼迫德国站队,逼欧洲彻底脱钩俄罗斯天然气。   炸了管道,欧洲冬天就得靠美国LNG续命,价格翻倍,美国赚得盆满钵满,乌克兰换来更坚定的援助。   谁又在意德国百姓多交了多少暖气费,谁又在意欧洲工业链断了几节?   问题是,这场局太狠了,狠到连盟友都开始心寒。   德国反对党已经在国会公开质疑继续援乌的合理性,意大利法院即将裁定是否引渡2025年8月在境内被捕的行动指挥官库兹涅佐夫。   波兰甚至被爆出提前向乌通风报信,帮涉案潜水员逃出德国,外交车牌当挡箭牌,连北约内部都暗潮汹涌。   最尴尬的,是泽连斯基。   德国媒体爆出他早期知情,甚至曾批准计划,但在美国劝阻下临时叫停,而扎卢日内不听令,继续执行。   这意味着,乌克兰内部早已不是铁板一块,而是有分裂、有抗命、有互相角力。   他不仅失去了对军方的绝对掌控,还可能面临国际层面的信任危机。   中方也出手了。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耿爽明确表态,要求德国公开完整调查结果,强调调查应“客观、透明、不受政治干预”。   俄罗斯更是抓住机会高调施压,要求国际组织介入调查,甚至扬言若调查坐实,将推动联合国对乌克兰进行制裁。   但真正的问题是,欧洲自己还敢不敢面对真相?   过去三年,欧洲在俄乌冲突中一面倒向乌克兰,背后的道义资本,是“乌克兰是受害者”。   但如果“北溪”真是乌军所炸?如果这场爆炸早在基辅高层就被默许?   如果泽连斯基和扎卢日内其实早已分裂,只是对外唱双簧?那么欧洲该如何自处?   更关键的是,德国是否还愿意继续装聋作哑?“北溪”遭炸,不只是德国的能源命运被改变,更是德国的独立性、欧洲的地缘战略被篡改。   现在,德国司法系统终于不再沉默。12月的引渡裁决将是关键一步。如果意大利敢于交人,德国是否敢于公审?   是否敢于让扎卢日内成为第一个被西方盟友公开定罪的“自己人”?是否敢于面对欧洲过去三年援乌政策可能建立在一个巨大谎言上的现实?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刑事案件,而是一次地缘政治的深度清算。   扎卢日内的名字,也许不会出现在国际刑警组织的红色通缉令上,但他已经无可挽回地,成为了“北溪”爆炸的代言人。   他的行动,让整个西方陷入尴尬,也让乌克兰的道德光环瞬间破碎。   从今往后,再谈“北溪”,就不能不提扎卢日内。   再谈乌克兰,就不能不问,那个被神化的“抗俄英雄”,到底是不是披着军装的掘墓人?

0 阅读:65

猜你喜欢

地缘历史

地缘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