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比9落后,再输两分就翻车,她却把19岁小将的庆祝动作按回兜里。” 昨晚全运会女单1/16决赛,王曼昱让江苏队陈熠体验了一把“电梯惊魂”——6颗球,两分钟,比分倒着爬回11:9。 陈熠的教练在场边原本已经握拳,又默默把双手插回口袋。 镜头扫过去,小姑娘眼眶发红,不是哭,是憋:她全场靠节奏“晃”出12个王曼昱主动失误,却在最后一分被同一板正手直线“杀”得原地杵。 肖战赛后一句大实话:“扛是扛住了,可12个白送,后面碰孙颖莎这么送就真走了。” 话里没一点客套,把掌声和警钟同时拍在弟子脸上。 观众席有人感叹:奥运冠军也会腿软。 其实腿软才像人——领先时想赢怕输,动作紧半拍;被逼到悬崖,反而甩掉包袱。 这心理跷跷板,你我上班做PPT、高考写卷子都晃过,只是她能把6分扳回来,我们多半直接交卷。 陈熠才19岁,已经把“不确定因素”四个字写进王曼昱的赛后采访。 全运会就是这么野:成名的大种子、没名的00后,用同一张球台,谁先到10分谁就能掀桌子。 所以,别只记住逆转的燃。 那一板板擦边、擦网、回头,提醒所有“稳赢”的人——优势不是护身符,只是下一颗发球的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