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友人马库斯“和平小屋”遭破坏并被强制收费?[听歌] 在成都猛追湾街道,一间名为“和平小屋”的特殊展馆近日成为舆论焦点。 这座由法国摄影师后代马库斯与两位中国伙伴共同创办的空间,原本以618张珍贵历史照片为展品,致力于促进中日民间交流,却在开业当日陷入一场社区纠纷。 纠纷的起源是小区居民自治管理小组提出的公共区域占用费问题。 小组成员贾某与杨某认为店铺外摆区域属于小区公共空间,提出每月800元的补偿要求。 10月25日,贾某驾车不慎压坏店铺地板边角,使双方矛盾升级。 开业当天,负责人钟灏松与杨某发生争执并报警处理。 根据调查组的通报,该自治小组系2021年经居民推选产生,负责管理小区公共事务,虽然小组曾口头提出收费要求,但因未与商铺达成一致,实际上从未收取任何费用。 从10月25日至11月11日,辖区派出所共接到4次相关报警,但均未发现违法犯罪行为。 马库斯团队通过社交媒体持续发声,表示无法接受调解结果,要求涉事方公开道歉。 他们强调店铺通过合法渠道租赁,不存在占用公共区域的情况,并展示了现场照片作为证据。 周边商户透露,该区域公共区域使用权争议已存在多年。 成华区已启动对自治小组收费行为的整改程序,要求规范履职并召开居民议事会说明情况。 事件正在向积极方向发展,这场始于历史记忆守护的纠纷,或许能成为完善社区治理的一个转折点。 随着事件发酵,越来越多市民专程前往“和平小屋”表达支持,网友们纷纷表达对此事件的看法。 “这哪是自治小组,分明是拦路虎!800块收费依据在哪?拿出文件看看?” “我们小区也有这种‘土政策’,公共区域成了个别人的摇钱树。” “小区管理确实需要经费,但必须走正规程序。” “自治不能变成自嗨,需要制度约束。” “周末特意去参观了,照片确实震撼,这样的文化交流项目不该被刁难。” “这个以和平为主题的展览空间,本意是搭建跨文化对话桥梁,却因场地纠纷意外陷入困境,呵呵!” “通过短视频平台的及时发声,事件得以进入公众视野,加快了问题的解决。赞👍” “这种阳光下的讨论,有助于形成社会共识,促进治理水平的提升。” “社区自治的边界在哪?基层调解如何专业规范?外来创业者该如何获得公平对待?这场纠纷早已超出普通邻里矛盾,反倒成了检验基层治理水平的试金石。” 如果您遇到类似情况,作为商户会如何维权?作为居民又该如何参与小区管理?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见解! 信息源:观察者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