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乌克兰正式宣布了 11月13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宣布,欧盟已向乌提供

卓康春风 2025-11-14 17:20:45

就在刚刚 乌克兰正式宣布了 11月13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宣布,欧盟已向乌提供59亿欧元援助,其中部分资金来自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收益。他得意地说:“俄罗斯已经开始为战争买单了。”这话听着解气,但背后藏着的问题,可一点都不简单。 这事怎么操作的?西方国家很“聪明”,他们不敢直接没收俄罗斯的资产,毕竟那等于明抢,国际法上说不过去,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于是他们换了个玩法——不动本金,只用利息。这些钱原本是俄罗斯央行放在欧洲清算系统的外汇储备,每年买点国债、存个定期,自然会产生收益。现在好了,西方说这钱不能给俄罗斯花,我们先拿来支援乌克兰。美国先带头,出了200亿美元,欧盟也跟上,光利息一年就能凑出几十亿欧元,买导弹、发军饷、修电网,全够了。 网友都看明白了,有人评论说:“这就像你把钱存银行,结果邻居打架打输了,法院直接把你存款的利息划走去赔他,你说这理儿讲得通吗?”还有人调侃:“以后谁还敢把钱放国外?今天能动俄罗斯的,明天就能动别人的。” 可问题是,这种操作开了一个危险的先河。国际金融体系之所以能运转,靠的是大家对规则的信任。你把钱存在比利时的清算系统,是因为相信它中立、安全、不受政治干预。可现在这个“保险箱”被撬了,哪怕只是拿点利息,也等于打破了“主权资产不可侵犯”的底线。比利时自己都急了,首相公开反对,说一旦开了这个口子,以后谁还敢把钱放这儿?卢森堡也担心,小国的资产安全会不会哪天也被当成“战略资源”被征用? 再看历史上的类似案例。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冻结了萨达姆的海外资产,后来确实用于战后重建,但那是联合国授权下的多边行动。而这次呢?完全是西方集团自己决定,既没有联合国决议,也没有国际法院裁决。俄罗斯当然不认账,已经放话要反制,甚至可能冻结西方企业在俄的资产。你今天动我的钱,明天我就封你的厂,这不是吓唬,是现实风险。 还有伊朗的例子。美国长期冻结伊朗石油收入,结果伊朗转头就在霍尔木兹海峡搞“渔船骚扰”,影响全球能源运输。金融战打到最后,往往变成实打实的地缘冲突。现在乌克兰靠着这笔“外快”撑住了战场,可欧洲自己呢?长期依赖这种“以邻为壑”的援助模式,会不会让整个体系越来越脆弱?一旦俄罗斯真报复,欧洲企业受损,纳税人买单,那“援乌疲劳”只会来得更快。 更深层的问题是:当国家资产可以被随意工具化,国际规则还剩多少分量?今天我们看到的是俄罗斯被针对,明天会不会轮到别的国家?如果强国都可以用自己的标准去定义“谁该被惩罚”,那世界不就回到了弱肉强食的丛林时代? 中国一直主张通过对话解决争端,坚持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我们不赞成任何单边制裁,更反对将金融系统政治化。稳定、公平、透明的国际秩序,才是所有国家共同发展的基础。一时的战术得利,换不来长久的安全。靠“花别人的钱打别人”,看似聪明,实则埋下更大隐患。 这场金融博弈,表面看是乌克兰拿到了救命钱,实则是整个国际体系在经历一场信任危机。当规则可以被选择性执行,谁又能真正安心?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卓康春风

卓康春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