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粟裕,很多人默认他的大将军衔全靠解放战争的辉煌战绩:七战七捷、孟良崮“虎口拔

璐璐评历史 2025-11-14 23:25:02

提起粟裕,很多人默认他的大将军衔全靠解放战争的辉煌战绩:七战七捷、孟良崮“虎口拔牙”、淮海战役定乾坤,这些胜仗确实震古烁今。 但很少有人知道,粟裕的战功底子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已夯实,刘少奇早有定论:他的抗战功绩,早就远超上将标准! 全面抗战爆发后,粟裕历任新四军先遣支队司令员、第一师师长,在华中敌后打出了一片天地。 1938年6月,他率部首战韦岗告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让江南百姓看到了抗战希望。 1940年黄桥战役,他以少胜多,歼灭国民党顽固派主力,硬生生打开华中抗战新局面,陈毅赋诗盛赞“红旗十月满天飞”。 最震撼的当属1944年车桥战役,粟裕谋划近一年,动员百姓拆房搭桥、杀狗避声,以5个团兵力攻坚打援,一举歼灭日伪军900余人,生俘日军24人,创下1944年前单次战役俘日最多的纪录。 此战直接让苏中、淮南等四块根据地连成一片,彻底粉碎了日伪军的“清乡”计划,延安专门发来嘉奖电。 此后的天目山战役,他三战三捷,歼敌1.3万余人,还锤炼了新四军大兵团作战能力。 作为新四军第一师师长,粟裕领导的部队成为华中抗战的主力,刘少奇曾直言:“粟裕领导的新四军第1师,在抗战中建立了最大的功劳”。 要知道,1955年授衔时,“抗战时期资历战功”是核心标准之一,粟裕的师级任职、一系列大捷,早已达到甚至超越上将的评定门槛。 解放战争的战绩只是他军事才华的集中爆发,而抗战时期的浴血奋战,才是他成为“常胜将军”的坚实基础。 更难得的是,毛泽东本想授予他元帅衔,却被他三次辞让,最终成为十大将之首。 有人说他该授元帅,有人赞他高风亮节,但不可否认:粟裕的大将衔,是抗战与解放战争双重战功的必然结果,实至名归! 参考文献:《粟裕传》、《新四军战史》、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相关报道、中国军网《车桥战斗》纪实

0 阅读:113

猜你喜欢

璐璐评历史

璐璐评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