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这个话题想起自己十一二岁那会,在连“牙齿矫正”都没进过农村家长认知的年代,我居然成了村里第一个戴牙套的小孩。 那时候身边同学的牙齿歪的、龅的、不齐的比比皆是,大人们都觉得“牙齿是天生的,长什么样就什么样”,甚至有人说“歪牙才好嚼东西”。 我那会门牙往外翘,笑起来有两个扎眼的虎牙,拍照永远躲在后排,慢慢就变得不爱说话。 是我爸,不知道从哪本旧杂志上看到牙齿矫正的介绍,又专门骑了两个小时摩托车去城里的牙科诊所打听,回来就拍板:“咱姑娘的牙得整!” 记得第一次戴牙套,金属托槽磨得口腔内侧全是小溃疡,吃饭只能喝稀粥、啃软馒头,同学还会围着我喊“钢牙妹”,委屈得偷偷哭了好几回。 我爸每次都变着法给我做软烂的饭菜,还总说:“现在遭点罪,以后笑起来才好看。” 那时候家里条件不算富裕,矫正的费用花了爸爸好几个月的工钱,他自己舍不得买新衣服,却在复诊费上从没含糊过,每次都亲自送我去城里,在诊所外等一下午。 戴牙套的两年里,看着牙齿一点点归位,从不敢笑到敢露出牙齿拍照,那种变化不止是颜值上的,更是心里的底气。 现在刷到痞幼戴牙套10年的坚持,更能懂这种“长期投资”的意义——如果当初爸爸也像其他家长一样“顺其自然”,我大概率会带着满嘴龅牙长大,自卑可能会刻进骨子里,不敢大胆社交,不敢追求喜欢的东西。 真的越长大越感谢爸爸的远见和偏爱,在大家都觉得“没必要”的时候,他愿意为我的小自卑花心思、花金钱。 牙齿矫正从来不是小事,它矫正的不只是牙齿,更是一个孩子的自信心。现在笑起来能大方露出整齐的牙齿,拍照不用再躲躲闪闪,这份底气,是爸爸二十多年前就为我攒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