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号深夜到14号凌晨,俄军突然发动大规模空袭。动用大批导弹和无人机,向乌克兰纵

观今言史啊 2025-11-15 16:33:40

13号深夜到14号凌晨,俄军突然发动大规模空袭。动用大批导弹和无人机,向乌克兰纵深目标发射。更有意思的是,这次攻击90%的目标全部锁定在基辅。看来俄军是要彻底摧毁基辅城的城市功能。   这次行动的时机非常耐人寻味,过去俄军的空袭多半集中在清晨或黄昏,避开夜间的防空高峰,但这次却选择在深夜发动,一直到次日凌晨,这种打法显然是经过精心策划的。   攻击时段不仅增加了拦截难度,也对城市居民造成更强的心理震慑,连续几个小时的爆炸声和空袭警报,让人彻夜难眠,更重要的是,这种压迫感会逐渐消耗民众的信心。   从攻击目标来看,俄军这次没有再选择去摧毁前线的武器仓库或者边境的补给线,而是直接瞄准了乌克兰的城市枢纽,尤其是基辅的核心功能区。   这是一种非常明确的信号,俄方显然不再满足于战场上的消耗战,而是开始转向对乌克兰国家运转能力的系统性打击。   基辅作为乌克兰的政治、经济和指挥中心,这种密集空袭可能不仅是战术行动,更有战略意图。   乌克兰政府表示已经对部分市政设施启动应急修复,供电和供水系统虽然受到影响,但正在逐步恢复。   然而,从现场传出的画面和多个媒体的报道可以看出,有些区域的交通已经陷入瘫痪,部分居民区断网断电,手机信号也一度中断。   这些情况说明,俄军的攻击已经不像早期那样只是象征性的“敲门砖”,而是想通过精准打击让基辅失去正常运转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集中火力打首都”的战法过去在战争史上也曾出现过,但在现代战争中较为少见,尤其是在高度信息化和国际舆论关注度极高的冲突中,直接打击首都带来的后果往往是双刃剑。   一方面可以打乱对方的指挥系统和民众信心,但另一方面也容易激起更强的国际谴责,甚至成为对方争取援助的理由。   这次空袭也引发了不少乌克兰国内的讨论,很多人开始质疑,为何基辅在经历多次袭击后依然没有建立足够强的防御体系。   尽管西方援助的防空系统不断到位,但面对大规模多方向的导弹和无人机混合攻击,仍然显得吃力。   乌克兰军方高层也承认,俄军在夜间使用低空飞行的无人机对城市进行扰乱式轰炸,确实给防空造成了压力。   从俄方的角度看,这样的行动也许是对近期乌克兰袭击俄境内目标的一种回应,近几周来,乌克兰无人机多次深入俄罗斯腹地,对一些石油设施和军工厂发起袭击。   俄方对此早有不满,而这次对基辅的报复性打击,可能就是一种“以牙还牙”的策略,只不过这次的规模和力度,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大。   如果说过去俄军在乌克兰东部战场上还存在一定的克制,这次对基辅的空袭则是明显地释放了一种态度:不再只是打局部,而是要让整个乌克兰都感受到战争的压力。   这种打击策略对乌克兰来说是个很严峻的考验,不仅仅是物理上的破坏,更是心理和组织系统上的冲击。   现在的问题是,乌克兰是否有能力在短时间内恢复这些被破坏的城市功能,同时还能维持前线的作战节奏。   毕竟,一个国家的战争能力不只是前线有多少坦克和士兵,更重要的是后方是否能稳定供给、协调调度,基辅作为神经中枢,如果长期受损,势必会影响整个国家的防御能力。   俄军这次集中攻击基辅,也让人看到他们正在调整作战方向,从战术来看,这种打击并不复杂,但从战略上,它反映出俄方可能正在试图通过削弱乌克兰首都的功能,来打断乌克兰的战争持续能力。   这种打法虽然不新鲜,但如果持续下去,确实可能对局势走向产生实质影响。   参考资料:财联社《俄乌互相打击对方能源设施》  

0 阅读:0
观今言史啊

观今言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